平生假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其利断金(求追读,很重要),在长途客车上的不幸,平生假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会不会是表兄打听错了?不如再多观察两日。”</p>
陈家大翁斜睨了他一眼,索性将事情经过解释清楚:</p>
“你表兄在琼州府衙当差,八月十五那天,他借着宴请刺史幕僚的机会,把黄巢与李景让的底细打听了个透彻。</p>
“黄巢本为庶族,他的状元之身,不过是朝堂各方势力争斗的产物,为此还惹恼了当朝宰相,以至于流放岭南。</p>
“李景让则是与中枢断绝了同僚情面,才会沦落崖州。</p>
“延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p>
陈延雷绞尽脑汁,也找不到推诿的理由;</p>
只能俯身深拜,恳切道:</p>
“孙儿不愿负了大哥,也望祖父莫要负了孙儿。”</p>
陈家大翁琢磨着他话中的含义,半晌才双手扶起陈延雷,语重心长:</p>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件事就都交给你们了。”</p>
说完,他转身朝牛车走去,很快便消失在道路上。</p>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啊。’</p>
陈延雷先是站在海边沉思片刻,然后把监工们叫过来,询问在这几百名盐工中,有哪些人贫困潦倒、家中亲眷甚多。</p>
监工头子与手下们合计了好一阵,最终给陈延雷找出了四十七个赤身的汉子。</p>
起初,陈延雷觉得人手有些少。</p>
但转念一想,陈家的衙役已集体“罢工”,那队前来协助治瘴的广州官差,前日也北归复命。</p>
如今澄迈县衙里,黄巢与李景让下面,只有郑翊等十来号人手,忙得脚不沾地。</p>
虽然他听赌民们说起过,黄巢武艺高强,擅长使长枪,但双拳难敌四手,此人再厉害也不可能以一当十。</p>
“四十七……完全够了。”</p>
澄迈县本就人丁稀少,黄巢近日的名声又如日中天。</p>
若是只有几十个乱民,还能解释成是几家被治死亲人的百姓作乱;</p>
若乱民过百,则会引起有心人的怀疑。</p>
于是,陈延雷花了整日的功夫,与这四十七个盐工逐个问话,好了解他们的亲眷情况。</p>
有这些人质在手,陈延雷不怕他们事后背叛;</p>
至于事前,陈延雷则开出了每人二百文的报酬。</p>
最后,他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并与信得过的监工合计了小半夜——如何单独管理这四十七人——</p>
直到黎明过后,才回附近住所。</p>
翌日,他也不能起的太晚。</p>
为在事成之后,消除自己的主谋嫌疑;</p>
也为了在这几天麻痹黄巢的警惕,陈延雷必须返回澄迈县衙,做出与黄巢和解的姿态。</p>
车外,人声嘈杂。</p>
陈延雷捧着粟米粥,漫不经心地咬了一口胡饼,听着路边百姓的议论。</p>
“听说了吗?澄迈的黄县丞,治瘴疾可真是神了!”</p>
“可不是嘛!”</p>
“我婆婆本来躺在竹席上等死等的好好的,吃了黄县丞开的药,隔天就能下地干活了,我还得给她当媳妇!”</p>
“哎,你们说,这黄县丞是不是神仙下凡啊?”</p>
“听说他不仅治病,还教咱们怎么防瘴,连药钱都不多收一文!”</p>
“是啊,咱们琼州多少年了,哪见过这样的官?”</p>
“以前那些……恨不得把咱们的骨头都熬出盐来!”</p>
“瘴气害病,狗官害命,比的就是谁更毒!”</p>
陈延雷听着,手中的胡饼不知不觉捏得变了形。</p>
他低下头,看着碗里的粟米粥,嘴角微微抽动。</p>
‘黄巢啊黄巢,想不到你真会治瘴……若是肯将功劳分润些许,也不至于走到今天。’</p>
若是黄巢按陈延雷一开始与他谈好的那样,为陈延风治瘴报功,陈家仍可既往不咎,与黄巢井水不犯河水。</p>
可陈家打听到的消息却是,连郑翊的名字,都出现在了呈给节度使府的文书底部——</p>
唯独没有半个“陈”字。</p>
更何况,眼下祖父不止是对黄巢动了杀心,同时还在借此试探、敲打他陈延雷。</p>
‘我与黄巢,已没有谈和的余地。’</p>
这般想着,车已停稳。</p>
由于人手稀少,即便是大白天,也只有那个叫刘谷的老衙役,佝偻着背,坐在门槛上打盹。</p>
听到动静,他颤颤巍巍地直起身,眯着昏花的眼睛望过来。</p>
陈延雷下车时,随意问道:</p>
“前来治瘴的百姓怎么不堵门了?”</p>
刘谷慌忙上前搀扶,背又弯了几分:</p>
“李县令的仆人,和县里的小仵作,做了好多药,都搬去老医师的医坊了。以后百姓都在那边排队,这边倒是清净了。”</p>
陈延雷低头瞥了这老家伙两眼,继续问道:</p>
“我记得,往日便是你给郑翊的赌坊看门?”</p>
刘谷浑身一颤,险些扶不住陈延雷,声音也抖了起来:</p>
“是、是……老朽只是混口饭吃……”</p>
陈延雷挥开他的手,淡淡地问道:</p>
“郑翊此刻何在?”</p>
郑家在琼州刺史府的人脉不及陈家,想来,郑家应该还不知晓黄巢的真实来路。</p>
如果他告知郑翊,说不定能让双方内讧,让郑家人也成为自己的帮手。</p>
“郎……郎君去振州了。”刘谷战战兢兢地回答。</p>
“为何?”</p>
“县丞派他去振州防瘴。”</p>
“带了多少人?”</p>
“六……六个吧。”</p>
“什么时候回来?”</p>
“老朽估计,得月底了。”</p>
陈延雷心中一动。</p>
这岂不是说,当下的澄迈县衙,只剩不到十人在运作?</p>
哪怕无法告知郑翊真相,拉拢帮手,但地利与人和依然站在他这边。</p>
‘三天时间,应该足够安排好了。’</p>
陈延雷这么想着,只觉得大事已定,面上不由地露出一丝笑意。</p>
然而。</p>
他半条腿才跨进县衙大门,脸上的笑容便彻底僵住了——</p>
只见大堂之外,七人一列,排有十队。</p>
黄举天手捧名簿,正提笔询问这群人什么。</p>
望见陈延雷,他立刻笑着迎上来,抱拳道:</p>
“司仓佐,稀客。”</p>
陈延雷顾不得话里的阴阳怪气,只觉得喉咙发紧,勉强扯动嘴角:</p>
“黄县丞,你这是在……”</p>
黄举天笑容不减,语气轻松:</p>
“哦,近来衙役多有旷工,致使县衙事务积压,本官无奈之下,只得招募些年轻人暂且顶替。</p>
“只是,县尉掌治安,本官不便越俎代庖——”</p>
他说到这里,故意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向陈延雷:</p>
“不知司仓佐,是否愿接令兄县尉之职,为澄迈分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