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时每刻都很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章 策引新程,砺行致远,疯丫头成长记,每时每刻都很好,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政策东风,机遇乍临
省教育厅将青石坳小学教育模式纳入乡村振兴重点推广项目的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青石坳乃至整个地区激起层层涟漪。项目启动仪式当天,县教育局领导亲自到场,送来崭新的教学设备与专项资金,市实验小学也再次伸出援手,承诺将建立长期帮扶机制。马得水站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握着项目计划书的手微微发颤:“这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然而,福瑶却敏锐察觉到潜在的问题:“教学模式推广需要大量师资和精力,我们现有教师人手根本不够。” 她的担忧很快得到印证 —— 随着周边学校纷纷效仿,前来取经的教师络绎不绝,原本就忙碌的老师们分身乏术,连正常教学都受到影响。
师资困境,破局寻路
为解决师资难题,两校联合发起 “乡村教育志愿者招募计划”。但现实比预想更严峻:首批报名的二十名志愿者中,半数因无法适应艰苦环境,不到一周便打了退堂鼓。留下来的大学生志愿者小林,面对课堂上调皮打闹的孩子束手无策,急得直掉眼泪。
关键时刻,马得水和市实验小学的资深教师组成培训小组,开发出 “乡村教育实战课程”。他们带着志愿者走进山林,现场示范如何用松果教数学、用溪流讲物理;手把手传授与留守儿童沟通的技巧。三个月后,小林成功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昆虫运动会”,用自制的赛道让孩子们在观察甲虫爬行中学习速度与距离,课堂上爆发出的欢呼声,成了她最骄傲的勋章。
资源整合,模式升级
随着资金到位,青石坳小学建起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但新设备的使用又成了新问题:老教师们对着智能黑板手足无措,孩子们沉迷于互动课件却忽略知识吸收。经过反复研讨,学校推行 “双师课堂” 模式 —— 城市教师通过直播讲授理论知识,乡村教师则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巩固。
在 “双师课堂” 的《气象学》专题课上,市实验小学的气象专家在直播间讲解云图分析,青石坳的陈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山顶架设简易气象站。当学生们用自制的风向标准确预测出一场暴雨时,家长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这课,真学在实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