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老塾师苛责顽童 实恼自家儿不肖,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连孔圣人都难逃此劫。《论语》记载,孔鲤过庭时总挨训。某日弟子问:\"夫子独责伯鱼,岂非不公?\"孔子叹道:\"吾见其似见己过。\"原来圣人也怕在儿子身上瞧见自己的影子。
桂花树下的顿悟
霜降那日,阿宝娘提着桂花糕来赔罪。周夫子瞥见妇人虎口裂着血口子,阿宝袖口还沾着豆腐渣——这才知道孩子夜夜帮磨坊做工。
\"小儿愚钝,但'孝'字是懂的。\"妇人从怀中掏出皱纸包,\"这是阿宝抄的《孝经》……\"老夫子展开染着豆腥的宣纸,忽见\"子\"字最后一竖力透纸背,竟把\"老\"字稳稳托住。
窗外忽传来叫骂,周继祖正被赌坊打手追着狂奔。老夫子攥紧戒尺要冲出去,却见阿宝突然扑跪在地:\"先生!我爹说打人的都是心里疼……\"
戒尺断处生新竹
冬至祭孔时,三味书屋换了新楹联:\"教人先教己,责子莫责生\"。周夫子当众折断戒尺,用断竹削成十二支笔杆。阿宝分得的那支刻着小字:\"子承老,当如竹。\"
开春后,周继祖突然跪在书院前。老夫子沉默良久,递过半截戒尺:\"从今日起,你与蒙童同习《孝经》。\"赌徒摸着戒尺上经年累月的握痕,突然伏地大哭——那痕迹竟与幼时父亲教他握笔的手印重合。
戒尺声声骂儿郎,原是心魔作祟狂。
莫将己过栽他木,且看新竹破旧墙。
这把沾着墨香的戒尺,打疼了多少无辜稚子?周夫子的端砚,阿宝染着豆腥的《孝经》,贾政的藤条……古往今来,多少父辈的遗憾化作儿孙的枷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