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假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悬河注火【下】(第一卷终),在长途客车上的不幸,平生假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悬河注火【下】(第一卷终)
正思忖间,却听乘奉又道:</p>
“其实解决之道,正合禅韵。”</p>
“哦?”</p>
“刺史只需照常闭关,同时命心腹暂代兵权,北上清剿疍民。</p>
“即便小股疍民灵活,未必能尽数剿灭,但也可借此练兵。</p>
“待半月后,由心腹领兵护刺史北行,海上自然无虞。”</p>
听完之后,王弘业只觉得小和尚所言颇有道理——</p>
想必是圆和提前授意。</p>
他看向圆和,见对方依旧装作神游天外,便继续转向乘奉道:</p>
“只是眼下并无飓风,王某本想趁此天时……”</p>
乘奉微微一笑:</p>
“施主着相了。</p>
“纵使今日风平浪静,焉知行船时飓风不来?</p>
“天时自有天数,非人力可测。”</p>
言外之意是:</p>
台风何时来袭,不是凡人所能预料的。</p>
只要占察结果为“大吉”,您就别再杞人忧天了。</p>
王弘业听罢,终于点头:</p>
“好,便依两位小师父之言。”</p>
他站起身来,刚准备出门吩咐,又愣住了。</p>
‘心腹……谁是我能领兵的心腹?’</p>
王弘业重新落座;</p>
借着烧水煎茶的动作,默默将琼州官员的名字,在脑中过了一遍。</p>
乘坲似乎想说什么,乘奉却按住了他的膝盖;</p>
此时应缄默不言。</p>
待水烧开,王弘业起身向三名僧人告退,出了禅房,将老幕僚与亲近的州府官员唤来。</p>
“传令,命黄巢即刻代本刺史,暂领琼、崖、儋三州兵,征调沿海船只,操练北上。”</p>
老幕僚闻言,面露诧异:</p>
“明公,岛上尚有都尉、校尉,为何要让一个县丞领兵?”</p>
王弘业果断道:</p>
“黄巢虽为庶民,却有状元之身,能力手段皆非寻常。</p>
“他既已入我麾下,便是将来要提拔到长安的自己人。</p>
“况且——”</p>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道:</p>
“庭昔说得对,总得给黄巢一些无关痛痒的甜头,他才能更加尽忠。”</p>
老幕僚还想再劝,王弘业却已摆手示意:</p>
“不必多言,速去传令。”</p>
老幕僚只得躬身领命,匆匆退下。</p>
“等等。”</p>
王弘业又将他叫回,压低声音道:</p>
“我闭关的规矩,你还记得吗?”</p>
老幕僚跟了王弘业近十年,自然记得:</p>
“外人不得出现在禅房五十步内,不得发出任何声响,以免打搅明公六根清净。即便是送餐,也需赤足轻放于门边。”</p>
王弘业补充道:</p>
“话虽如此,但该有的护卫一个都不能少。</p>
“前门后门全部封闭,外墙十二时辰轮值守备,不得有误。”</p>
他略作沉吟,继续叮嘱:</p>
“最重要的是,本官只闭关十五日。</p>
“每隔五日,你必须亲自在门外,报时一次。</p>
“十五日一过,若本官未出,你需立刻前来打断。”</p>
每次闭关参禅,他总会因为忘我冥想,而延迟一两日。</p>
虽无大碍,但此次需提前五六日赶赴桂州,时间耽搁不得。</p>
老幕僚全部应下,再次躬身退去。</p>
王弘业自觉一切安排妥当,这才放心返回。</p>
禅房内。</p>
圆和闭目诵经,手中念珠缓缓转动。</p>
他的两名弟子——乘奉与乘坲,则目光澄澈地望向王弘业:</p>
“若刺史一切就绪,我等不妨立即开始?”</p>
王弘业略一迟疑:</p>
“自然可以。只是……能否容王某留一扇窗,以便对照漏刻,知晓时辰?”</p>
乘奉微微一笑,答:</p>
“并无不可。”</p>
四人盘膝而坐,开始了十五日的闭关修禅。</p>
起初三日,王弘业尚能静心参禅。</p>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心神愈发不宁,频频睁眼望向窗外的漏刻,计算时辰。</p>
第四日午后,乘坲察觉王弘业的异样,轻声问道:</p>
“刺史可是在担心什么?”</p>
王弘业不愿承认自己北上心切,随口搪塞:</p>
“……不过是忧虑属下围剿乱民不力,害了沿海各州的民生。”</p>
乘奉听了,微微一笑:</p>
“既是心腹之人,刺史为何还不放心?”</p>
王弘业叹道:</p>
“此人,只能算半个心腹。他虽有能力,但心思难测,我着实拿不准。”</p>
乘奉沉吟片刻,缓缓道:</p>
“贫僧出家前,家父曾教导我训人之道。</p>
“他说,训人如训狗。</p>
“先投肉糜养其肥膘,再锁铁链饿其肚肠,待其爪牙尽软,唯剩哀鸣乞食时,方为可用之犬。</p>
“总而言之,先予其希望,后予其绝望。</p>
“于大喜大悲间,掌控人心。”</p>
王弘业闻言,面露惊讶:</p>
“此等驯人之道,倒是闻所未闻。可有名目?”</p>
乘奉淡淡道:</p>
“家父称之为‘洗脑术’。”</p>
话音刚落,圆和忽然睁开双眼,语气肃然:</p>
“静思参禅,何以多言?”</p>
众人、连忙闭目收声。</p>
禅房内重归寂静。</p>
唯有檀香袅袅,漏刻滴答。</p>
以及王弘业时不时面朝窗外,睁开的眼皮。</p>
他这一生从未有过如此漫长的禅思。</p>
恨不得明日便是十月底。</p>
只是越是心急,时间仿佛过得越慢。</p>
王弘业也知道这个道理。</p>
待老幕僚在禅房外,低声禀报第一个五日已过;</p>
他很快收敛心神,强迫自己进入深度禅思。</p>
只是不知,圆和法师点的香是何方奇物,不仅愈闻愈觉清雅,连时间的流逝也渐渐模糊……</p>
终于。</p>
“刺史,十五日期满。”</p>
老幕僚熟悉的报时声传入耳中。</p>
闭关半月的王弘业,竟有些舍不得,从超然忘我的境界中脱出。</p>
然门已推开,外界的喧嚣随海风扑面而来。</p>
他知道,是时候踏上北行之路,去迎接属于自己的荣光了。</p>
“太原晋阳王氏大房,王弘业。”</p>
不必再立于偏殿;</p>
不必再听若有似无的闲言碎语。</p>
他将以嫡系之身立于朝堂。</p>
仕途再无阻碍;</p>
抱负得以施展。</p>
这才是真正的清贵显要……</p>
这才是独属于世家门阀的登高见佛!</p>
王弘业心绪激荡,向三位僧人深深一拜后,立即赶往正厅。</p>
几名州府官员正在商议事务,见刺史出关,连忙起身道贺。</p>
王弘业大手一挥道:</p>
“立即备置车架,本官要北上桂州,行人生大事!”</p>
官员们正欲开口,忽听一道女声自帘后传来:</p>
“夫君,黄县丞已为您备好车马,就在侧门外。”</p>
王弘业回头望去,只见符云舒一身素雅,立于帘后,神情晦暗不明。</p>
他心头顿生不快——</p>
这卑微女子,岂能随他见晋阳长辈?</p>
王弘业一语不发地越过符云舒,径直往侧门而去。</p>
行至侧门,果见黄举天持长枪立于马车前,笑盈盈地拱手行礼:</p>
“恭喜刺史,大变在即!”</p>
王弘业自觉受佛法加持,极为意气风发,心态更是年轻些岁数。</p>
他主动握住黄举天的双手,笑道:</p>
“举天……你们都知道了?”</p>
“是蒋老昨日告知我等,特为刺史准备保驾护航之事。”</p>
——蒋是老幕僚的姓氏。</p>
王弘业满意地点了点头。</p>
见黄举天掀开车帘,他却摆手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