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假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二章 君臣一心(求月票、求推荐票),在长途客车上的不幸,平生假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君臣一心(求月票、求推荐票)

“再等等。”</p>

仇士良懒懒地抬起三根手指,绣着金线蟒纹的袖口,疑似在烛火下吐出了蛇信。</p>

立时有手下上前,用铁钩刺啦一声,撕开粘连在男子口鼻处的湿纸。</p>

那人胸腔剧烈起伏着,被水泡得发白的嘴唇使劲翕张:</p>

“是李景让……那夜秘密拜会我家家主的,是礼部侍郎李景让……”</p>

“说了什么?”</p>

“我不记得了,不记得……”</p>

仇士良忽然俯身,捻起案头一块浸透的桑皮,慢条斯理地往男子青紫的脖颈上贴。</p>

“说是要在殿试上对付您!”</p>

仇士良毫无意外地点点头,将整沓湿纸摁在男子脸上,浑浊的笑声从他喉间溢出:</p>

“李台郎,我就知道是你。”</p>

田录瞥见干爹抚弄玉扳指的细微动作,心里瞬间明白,这是打算留活口的意思。</p>

当然,要留下的并非李德裕府上的这名仆人。</p>

而是黄巢。</p>

“卷子拿给我看看。”</p>

田录赶忙双手将黄巢的殿试考卷,递到仇士良面前。</p>

仇士良展开卷子,目光扫到卷尾的两首诗时,不禁微微一怔,脸上浮现出一丝难得的震惊之色:</p>

“好诗才!”</p>

邱慕阳眼中也闪过一抹讶异,不过他生性冷淡,很快便恢复了平静。</p>

仇士良看着田录,开口问道:</p>

“慕阳排第几?”</p>

田录在一沓殿试卷中翻找起来,好不容易才从倒数后七张找到。</p>

仇士良见状,忍不住低声骂了几句礼部那些文官。</p>

随后大手一挥,将邱慕阳的考卷挪到了最上方,沉声道:</p>

“就第十名了。”</p>

转头望向垂手侍立的青年时,面上又浮起几分惋惜:</p>

“可惜了,若非身份泄露,便是殿试前三甲也未必不可。”</p>

邱慕阳恭敬应道:</p>

“大父之恩,没齿难忘,孙儿不敢再有他求。”</p>

仇士良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抬手轻轻拍了拍邱慕阳的肩膀。</p>

而后转头看向田录,吩咐道:</p>

“你先过去,我晚半个时辰再去面圣。”</p>

于是,宦官们捧着黄绸包裹的考卷鱼贯而出。</p>

只留下殿角那具遭受水刑的尸体,在烛影中愈显青白。</p>

寝宫内。</p>

李炎正对着冷透的晚膳出神。</p>

自登基以来,他总要等暮鼓敲过三巡才肯用膳。</p>

唯有看着宫门次第落锁,听着更漏声在空荡的殿宇间回响,才能稍缓心中焦灼。</p>

皇帝的位置,本应属于他的侄儿李成美。</p>

李成美是唐敬宗李湛的第六子,因先帝文宗子嗣凋零,庄恪太子暴薨后,李成美才被选为太子。</p>

册封新太子的当天,唐文宗突然病倒,册封仪式被迫取消。</p>

仇士良趁着先帝病重,假传圣旨,将李炎立为皇太弟,顺利将他推上皇位。</p>

明面上,李炎自然不会承认圣旨是假传的——</p>

谁会与皇位过不去呢?</p>

背地里,他心知肚明,仇士良废黜李成美,选择自己继位,不过是出于政治斗争的考量。</p>

宦官集团的权力,向来依赖于对皇帝的控制。</p>

若李成美登基,没有拥立之功的仇士良,很可能被新皇帝边缘化。</p>

只可惜,仇士良算错了一步。</p>

李炎不仅比那个侄儿更有能力,心思也更为深沉。</p>

他隐忍不发,不过是在积蓄力量,等待中兴李唐的时机。</p>

在那之前,他必须对仇士良以安抚为主。</p>

因此,在昨日的殿试上,他才会接受仇士良三言两语的托词,将那桩科举弊案轻描淡写地化于无形。</p>

“待朕重掌军营……”</p>

李炎心中默念,目光渐冷。</p>

恰在此时,寝殿外传来了由远及近的脚步声。</p>

李炎神色恢复如常,若无其事地拿起汤勺,舀起羹汤,缓缓送入口中。</p>

田录轻手轻脚地走进殿内,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而后双手高高举起手中的黄绸包裹:</p>

“圣上,礼部诸位已阅完殿试卷子了。”</p>

李炎眉梢微微一挑,不紧不慢地问道:</p>

“怎么去了这么久?”</p>

田录赶忙上前一步,躬身回道:</p>

“回圣上的话,奴才过去的时候,南院正吵得不可开交。崔侍郎甚至扬言,明日早朝要弹劾李郎中独断专权。”</p>

“哦?”</p>

李炎拿着汤匙的手微微一顿,追问道:</p>

“可是为了那两人的名次?”</p>

“圣上英明,正是此事。”</p>

李炎继续慢条斯理地吃着饭,淡淡追问道:</p>

“结果如何?”</p>

“邱慕阳与那黄巢,都排进了前二十。”</p>

“有意思。”</p>

李炎嘴角泛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p>

“放书案上吧。”</p>

待田录应了一声,悄然退下。</p>

李炎瞬间没了胃口,放下碗筷,大步走到书案前,展开试卷查阅起来。</p>

“第一,卢锦程。”</p>

“第二,王沐霖。”</p>

“第三,崔知睿。”</p>

“第四,李靖澜……”</p>

一页页翻下去,李炎面色愈发阴沉。</p>

众所周知,“五姓七望”指的不是五加七,共计十二个大族;</p>

而是代指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以及太原王氏,这七个大族。</p>

在他们之下,便是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等同样声名赫赫的高门士族;</p>

以及在地方上拥有一定势力根基的中等世家,和处于鄙视链底层的普通士族,可称“寒门”。</p>

这些世家大族,宛如一张庞大而错综复杂的巨网,牢牢把持着大唐的官僚系统。</p>

对于天然追求集权的封建帝王而言,这种局面无疑是巨大的威胁。</p>

延续科举制的初衷,便是唐朝皇帝试图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打破世家对仕途的垄断,进而削弱世家势力。</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淫语……粗话……脏话小说

郭家

诱竹马顾鸢封羲年小说免费阅读

卢欣

将军沉腰缓缓进入公主免费阅读

立寸山

双胞胎姐妹互换身份的短篇小说

被算计了

高冷疯狂的校草小说

倾颓流年

浇花维护日常梅看见笔趣阁

韶光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