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第三条路
巨飞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9章 第三条路,血色缅北军阀逐鹿为王,巨飞雪,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卫军的旗帜在野人山升起后的第三天,侦察兵带回了令人不安的消息:政府军和勐古民族人民自卫军旧部竟然达成了临时停火协议,共同对付\"叛军\"。
\"两支敌对的军队联手剿灭我们?\"宋营难以置信地摇头,\"这算什么?\"
冷艳锯研究着侦察报告,眉头紧锁:\"政治就是这样。对当权者来说,革命者比敌人更可怕。\"他指着地图,\"现在我们要面对来自两个方向的压力——东面的政府军,西面的果敢司令部部队。\"
宋营推了推眼镜:\"我们被夹在中间了。兵力对比至少是一比二十,弹药粮食也不足...\"
\"那就跳出这个夹击圈。\"冷艳锯突然用刺刀尖在地图上划了个弧线,\"向东南转移,进入萨尔温江流域。那里村寨密集,物产丰富,而且政府控制薄弱。\"
\"可那是各族混居区,语言不通,民风彪悍...\"
\"正因如此,才是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冷艳锯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勐古民族人民自卫军就该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计划很快制定出来:主力部队分批秘密转移;工作队提前进入目标区域联络群众;宣传队沿途散发传单,解释自卫军的宗旨。为了迷惑敌人,还留下小股部队在野人山活动,制造主力仍在的假象。
长征转移前的夜晚,冷艳锯独自在临时指挥所整理文件。油灯下,他反复阅读宋营留下的那份名单——上面不仅有愿意参军的青年名字,还详细记录了各村寨的人口、资源和矛盾。这个看似粗犷的老兵,竟有如此细腻的观察力。
\"师长。\"宋营轻轻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纸,\"这是你要的《自卫军纲领》草案。\"
冷艳锯接过来仔细阅读。文书起草的纲领简明扼要:第一条,自卫军是老百姓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第二条,实行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第三条,帮助群众生产,保护群众利益...
\"再加一条。\"冷艳锯提笔补充,\"在自卫军控制的区域,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和高利贷,土地归耕者所有。\"
宋营倒吸一口气:\"这...这是土地革命啊!会得罪所有地主豪绅...\"
\"我们要依靠的是贫苦农民,不是地主豪绅。\"冷艳锯放下笔,\"记得赵杰为什么牺牲吗?就是为了让普通人有尊严地活着。\"
文书沉默了。油灯噼啪作响,在墙面上投下两人巨大的影子。
次日黎明,转移行动开始。自卫军化整为零,以班排为单位,沿不同路线向东南进发。冷艳锯带领指挥小组和最后一批伤员断后。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老村长带着一群村民匆匆赶来。
\"同志,带上我们吧!\"老人气喘吁吁地说,\"政府军放出话来,要血洗帮助过你们的村子...\"
冷艳锯看着这群扶老携幼的村民,心中一沉。带上他们会大大拖慢行军速度,但不带又...
\"赵杰,通知各小组,调整路线掩护群众转移。\"他最终下令,\"宋营,把这事记入《自卫军纲领》:任何时候,群众利益高于军事便利。\"
这支奇怪的队伍缓慢地向东南移动——前面是侦察兵,中间是自卫军战士搀扶着的老人和孩子,后面是赶着牲口、背着家当的青壮年。冷艳锯走在最后,不时回头观察是否有追兵。
第三天中午,他们到达萨尔温江的一条支流。河水湍急,唯一的桥梁已被炸毁,只剩几根摇摇欲坠的索链。
\"工兵班,架设简易桥!\"冷艳锯命令道。
战士们砍来竹子藤条,在索链上铺设临时桥面。就在第一批群众开始过河时,后方突然响起枪声——追兵到了!
\"师长!是果敢司令部的部队!\"哨兵大喊,\"至少两个连!\"
冷艳咒骂一声。果敢司令部部队熟悉他们的战术,比政府军更难对付。\"赵杰,带一个班掩护群众过河!其他人跟我阻击!\"
战斗瞬间爆发。果敢司令部部队来势汹汹,机枪子弹像雨点般扫来。自卫军依托河岸岩石还击,但火力悬殊,很快有几人负伤。
\"顶住!再坚持十分钟!\"冷艳锯一边射击一边大喊。
群众在枪声中惊恐地过桥。老村长的大妍吓得大哭,被母亲硬拉着走上摇晃的索桥。走到一半时,一颗流弹击中索链,桥面剧烈摇晃,冯妍脚下一滑,差点掉进湍急的河水。
千钧一发之际,宋营纵身一跃,抓住大妍的衣领,自己却失去平衡坠入河中,瞬间被激流卷走!
\"宋营!\"冷艳锯目眦欲裂,却无能为力。
就在这时,对岸树林里突然冲出几十个手持各种武器的山民,领头的是个独臂老人。他们一边向果敢司令部部队射击,一边接应过桥的群众。
\"是傈僳族民兵!\"宋营惊喜地喊道,\"赵杰连长名单上联系过的人!\"
有了这支生力军的支援,自卫军终于打退了追兵。当最后一名战士过桥后,冷艳锯下令炸毁索链,暂时阻断了追击。
对岸的独臂老人自称是附近村寨的头人,接到自卫军工作队的消息后,特意带人来接应。
\"你们的事,我们听说了。\"老人用生硬的汉语说,\"不打老百姓的军队,我们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