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如春的峰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7章 冬至围炉夜 薪火照新程,凡人道碑,四季如春的峰峰,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冬至的雪下了整整一天,万魂谷的凡人道碑裹在雪里,金光却从雪缝里钻出来,在地上织成片暖黄的网。阿禾推着辆独轮车往谷里走,车上装着五味居新蒸的馒头,一半是凡世的麦粉,一半是仙域的云麦,是给守碑的老人们送的冬至饭。
“道碑今夜要显大像,”掌柜往他怀里塞暖炉时说,“当年五人就是在冬至这天立的碑,说‘最冷的时候,才要把火传得更远’。你留意看,碑上的字要活了。”暖炉是陶土做的,炉身上刻着新纹,左边是林七的火焰,右边是雪璃的冰魄铃,中间是个“传”字——这是阿禾照着道碑近日的影子画的。
刚进谷就听见欢笑声。道碑前的空地上,几个老人正围着个大火炉,炉里烧着阿木当年种的“常青柴”,雪下得再大也烧得旺。“快看碑上的雪!”一个老人指着道碑,雪层里竟浮出串脚印,从碑底一直延伸到谷外,脚印里的雪全化成了水,水里映着五个模糊的身影。
“是林七先生的脚印!”有个拄拐的老汉突然站直了,“当年他就是这样,踩着雪给咱们送柴,说‘冻啥也不能冻了灶膛’。”话音刚落,道碑的金光突然炸开,雪层“哗啦”滑落,碑身的“柴米油盐”四个字竟凸了出来,字缝里渗出金色的汁液,顺着石纹往下流,在地上汇成个小小的火塘。
往火塘边凑,见个穿红袄的姑娘正对着火堆发呆。她手里拿着根烧火棍,棍头上的炭火快灭了。“想给碑前的油灯添火,”姑娘噘着嘴,“可火总灭。”阿禾想起阿青说的“薪火要续传,心要比火暖”,从独轮车上拿起个馒头,掰了块扔进火塘。
馒头刚碰到火苗,道碑的金光突然缠上炭棍。炭火“腾”地旺起来,姑娘举着棍去点油灯,灯芯竟爆出朵金色的花,照亮了灯旁的一行字:“凡火可续仙火,人心能接道心。”字迹娟秀,是姜瑶光的笔体,旁边还画着个小小的星盘,盘里的星斗正顺着灯花的方向转。
火塘边的老人们开始讲故事。王老汉说当年林七用火焰给石碑刻字,火星溅到凡世的木柴上,那柴竟烧了三天三夜;李婆婆抹着泪说雪璃的冰魄铃曾在寒夜化成暖露,滴在冻裂的药罐上,罐子里的汤药就再也凉不了;穿蓝布衫的货郎则说,他爷爷当年见过阿木的白泽,那灵兽用尾巴扫过的雪地,第二天准会长出能治冻伤的草药。
正说着,谷外传来车轱辘声。十几个年轻人推着新做的木柴车来了,车上的柴捆都用红绳系着,绳结是雪璃教的铃纹。“我们来接班守碑,”领头的后生捧着块新刻的木牌,上面写着“承薪人”三个字,“陈大夫说,该让年轻人学着传火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