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贾似道谋南宋振兴之路
自由的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1章 贾似道谋南宋振兴之路,混沌邪神:开局执掌诸天聊天群,自由的峰,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贾似道内心深知,振兴南宋、进而统一天下,并非他的目标。无论过去还是当下,他的核心诉求始终是竭力延缓南宋朝廷覆灭的进程。至于振兴南宋?面对满朝醉生梦死的大臣与那位处心积虑欲铲除他的皇帝,无异于痴人说梦。整个南宋朝廷,自根基至枝叶,已然彻底腐朽。即便他身为穿越者,拥有超越时代的见识,也深感回天乏术。
临安,这座南宋都城,营造出世间至乐的幻象。风花雪月,纸醉金迷,令君臣沉溺于这虚幻的繁华之中,难以自拔。
“或许,这正是我穿越的意义所在。”贾似道思忖着,“按原本历史轨迹,腐朽的不止南宋,金国亦如是。其贵族耽于财权美色,衰败在即。随后,蒙古异军突起。若无变故,此刻南宋应已与蒙古结盟,合力覆灭金国。继而,蒙古窥见南宋的孱弱,必将挥师南下,灭宋统一,建立元朝。”
“幸而,数月前的天降异象,令金国与蒙古疑惧丛生,皆视其为仙神降世或妖魔出世的征兆,疑神疑鬼之下,才给了我喘息之机。”
“然而,历史大势真能改变吗?或者说,我能改变多少?众人皆醉我独醒,但我并非救世主,能力终究有限。”
行走于山林间,贾似道的思绪回溯至穿越之初:先是惶恐不安,继而因“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愿景而欣喜若狂——此等生活,哪个男子不向往?
可惜,残酷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当他立志重振朝纲、中兴南宋、以期青史留名时,面对的却是一群贪生怕死、只知享乐的朝臣,以及那位甫登基便一心要铲除他、夺回大权的新帝。
对此,贾似道初始尚存期待:乱世之中,有雄心的君主并非坏事。然而,这位皇帝令他大失所望。其行事毫无章法,但凡权相贾似道提出的决策,一律反对。
南宋朝堂的现状,令贾似道深感无力。尽是些不堪造就之辈。每当他萌生放弃之念,便会想到金国治下汉民那生不如死的境遇,于是只得咬牙坚持。
他并无宏大抱负,唯愿能延续南宋国祚数年乃至十数年。退而求其次,便是倾举国之力,先灭金国,再图蒙古。即便因此耗尽南宋根基,亦在所不惜。他唯一的执念,便是维系这天下为汉人所有。贾似道颇有自知之明,深谙“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之理。因此,他承袭了前身的权相作风,大权独揽,架空皇帝。纵然背负骂名,亦在所不顾。他是贾似道,是权相,亦是穿越者——一个来自后世科技昌明时代的普通人。
穿越前,他既未杀过人,更不曾执掌一国之命运。然而,身为汉人,他不愿坐视史书所载蒙元初期的屠杀惨剧发生。这天下,终须是汉人的天下。异族,只应在边陲苦寒之地苟存。可他也清楚,自己不过一介常人,文韬武略仅一知半解。能勉力维持当前局面,已是极限。
如今,转机似乎出现。若能寻得那位神秘老者,求得修炼之法,局面将截然不同。贾似道忆起后世影视中所描绘的仙神手段:千里之外取敌首级,一粒金丹便得长生逍遥,扶摇直上九万里……此等神通令他心驰神往。
他坚信,若能举国之力培养出一位修仙者,再请其出手诛灭异族——金国与蒙古又能有多少人口?日戮数千,持续清剿,终有尽时。届时,中原大地唯余南宋,他便能卸下重担,辞官归隐。
“附近似乎仅有一座古寺,莫非那老者便在寺中?”行至此处,贾似道环顾四周,低声自语。即将面见这位神秘人物,令他心潮澎湃。长生久视,本是他心之所向;若能借此化解南宋危局,更是两全其美。一切成败,皆系于他能否成功笼络这位老者。
恰在此时,一名老者自远处缓步而来。贾似道凝视着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神色微动,心知这便是他此行寻觅的目标。强抑心中激荡,他快步迎上前去。
“你是何人?寻老朽何事?”辛弃疾含笑问道。在他的感知中,眼前这中年人气机驳杂,与此方天地颇显疏离,却有浓郁的南宋国运加身。显然,此人在南宋朝廷中身居要职,权势煊赫。
“在下贾似道,此行乃为南宋黎民百姓请命。恳请仙人垂怜,赐下修炼之法,以救南宋,以拯汉人!”贾似道奔至老者身前,双膝跪地,语带恳切。这一跪,非为私利,乃为南宋社稷,为天下苍生,为汉人血脉而跪。
“哦?南宋?黎民百姓?”辛弃疾依旧含笑,“老朽如今所传之文气修炼法门,不正是为此?勤加修习,自能有所成就。届时,区区异族,何异蝼蚁,弹指可破?”
“仙人所传文气之道,唯适文人书生修习。非是贾某轻看文人,然彼辈终日沉湎酒色,耽于风月,岂堪承载仙人厚望?”贾似道并未起身,继续跪陈,“恳请仙人传授真正修炼之法。贾某不求飞天遁地之能,但求可有一夫当千之力。”
他深知那文气之道,自己也曾研习,却一无所获。此道专为文人而设,他所求的,乃是天下汉人皆可修习、能改天换命之仙道正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