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志在一战定乾坤
坦然笑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5章 志在一战定乾坤,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坦然笑微,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更令人费解的是,张鲁竟信服这些浅薄言论。
杨松对此深感无奈,只能盘算如何在局势恶化前保全家族。
当张鲁命令杨任、杨昂对抗李存孝时,三天前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薛仁贵得知益州变动及张鲁反叛后,敏锐察觉到机会来临。
薛仁贵迅速命令李存孝率三万先锋军先行出发,目标是赶在张鲁有所动作前占领阳平关,为后续的大规模东征扫清障碍。
李存孝领命后立即率部快速前进,半天之内便从武都郡抵达汉中郡。
当探子通报距离阳平关仅剩二十里时,李存孝观察到地形逐渐变得险要,两侧山壁不断靠近,中间通道愈发逼仄。
他不禁感慨益州地势确实险峻,即便只是一个阳平关,其地形已令人惊叹。
意识到此处易守难攻,李存孝明白必须趁敌方未完全布防时抢占先机,否则以当前狭窄的战场条件,再多兵力也难以施展。
阳平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仅需千人即可全力抵御大规模进攻。
面对五十万征东大军,突破此关唯有采用车轮战术,持续消耗守军体力,直至其疲惫不堪时再行强攻。
然而,这种策略将导致严重伤亡,而这违背了西凉王的原则。
作为最早追随林枫的将领之一,李存孝深知西凉王并非表面那般粗犷,实则心怀仁慈,但这种仁慈有明确界限——仅施予平民百姓、部属及麾下官员。
而对于敌方势力、世家豪强以及贪官污吏,则坚决不容忍,采取果断清除的态度。
因此,在普通民众眼中,他是守护正义的英雄;而在敌人看来,却成了冷酷无情的魔王。
李存孝笃定,西凉王不会采纳以牺牲大量士兵性命换取胜利的方式,他更倾向于寻找低损耗的制胜之道。
即便这意味着需要承担额外的其他形式的代价,只要非以人员伤亡为前提,西凉王都会接受。
李存孝深知作为下属的职责,无论个人想法如何,都需坚决贯彻主公的意志。
他对林枫的忠诚不容置疑,虽可存在观念分歧,但在行动上绝无二致。
此次任务关系到征东大军能否顺利攻占汉中,而阳平关正是关键所在。
若他能迅速拿下此关,不仅大幅降低战役难度,还能减少伤亡,符合主公期待。
于是,他果断下令全军加速前进,务必在一刻钟内到达阳平关。
与此同时,阳平关的守军依旧维持着松散状态,毫无察觉即将面临的危机。
多年未遇战事让他们对防御工作漫不经心,只当例行公事。
几名士兵正闲聊打趣,话题甚至涉及风月之事,完全无视职责所在。
\"走开!要来也是我先到,哪轮得到你?\"
\"你这家伙,要不要照照镜子看看自己什么德行,凭什么轮到你?\"
\"就凭我的本事比你好!\"
\"哼!别激我,我的能力也不差。
\"
……
正当几人嬉笑打闹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随之而起的漫天尘土,遮蔽了大半个天空。
听到这声音,众人立刻噤声,面露疑惑。
\"等等,怎么回事?\"
\"听,有动静。
\"
\"喂,你们瞧那边,怎么这么多尘土?\"
被提醒后,大家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一片沙尘滚滚,迅速朝阳平关方向靠近,速度极快。
\"那究竟是什么东西?\"
\"不清楚啊!\"
\"你知道吗?\"
\"我哪知道,这辈子都没见过这种场面。
\"
\"真是奇怪,怎么谁都不清楚?\"
……
守军们一个个满头雾水,面对眼前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毫无头绪。
究其原因,汉中地区并不盛产马匹,骑兵更是少见。
这里的地貌多为山地,根本不适合骑兵作战,加上本地居民从未见过如此规模的骑兵,自然无法判断情况。
若换作幽州或并州的士兵,恐怕早已认出这是敌方的骑兵大军。
可惜,这些缺乏经验的汉中守军只能干瞪眼。
然而,没等他们多想,那团沙尘已经扑面而来。
当尘埃落定,映入眼帘的是一股如钢铁洪流般的军队,直奔阳平关而来。
再细看,这竟是一支全副武装的黑色铁骑,数量约有三万。
这一刻,守军终于意识到,有人正发动袭击。
一名士兵发出撕裂般的喊声:“敌袭!”
声音中满是恐惧和颤抖,显然也被眼前的危机吓到了。
阳平关的守军起初反应迟钝,多年无战让他们几乎忘却了战场的气息。
直到战马蹄声震耳欲聋,才唤醒了他们的警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