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的古源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9章 榜眼祭,不第河山,南沙的古源天,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断裂的银丝在空中扭动如活蛇,丝头渗出的不是血,而是带着铁锈味的墨汁。这些液体滴在祭坛上,立刻蚀刻出《河图》中的\"地四生金\"格局,而中央位置浮现的,竟是辽国\"七杀墨坊\"的构造图——图中那口炼墨鼎,分明是用江南贡院的青铜钟改造而成。
卯时的晨光刺破云层。韩似道突然割破手掌,血滴入铜盆的靛蓝液体中。混合液顿时沸腾,蒸汽里浮现出七位榜眼死前的惨状——他们每个人的玉枕穴都被取出,而取骨者转身时露出的侧脸,竟与陈砚秋父亲有八分相似。
\"父债子偿......\"韩似道的声音混着铜盆中的咕嘟声。权杖顶端的眼球突然爆裂,飞溅的玻璃碎片在空中组成一行契丹文字:\"收官祭品,当取玉枕\"。
陈砚秋怀中的半页《景佑星变记》突然自燃。火焰不是寻常的橙红,而是刺目的靛蓝,烧灼出的七个焦孔组成北斗七星状。当灰烬飘落在铜盆中时,液体表面浮现出完整的紫微垣星图,而\"文昌星\"正被七条锁链拖向北方——锁链另一端,拴着陈砚秋的脖颈。
薛冰蟾的银刀突然变黑。她将刀尖插入祭坛裂缝,撬开的石板下露出个锡匣——与皇史宬地宫发现的同款。匣中七片干枯的唇皮同时立起,每片都发出无声的呐喊,而唇纹组成的,正是《科场黜落律》最残酷的一条:\"黜落者七世子孙,永为榜眼祭\"。
辰时的钟声从残破的明远楼传来。韩似道权杖一挥,七位阴考官同时举起骨针。就在针尖即将刺入陈砚秋玉枕穴的刹那,赵明烛的浑天仪残环突然吸附到他后颈,青铜与青痣接触的瞬间,整座祭坛的地砖全部翻转,露出底下埋藏的二十八具白骨——每具骸骨的右手小指第二节都缺失,与韩似道的畸形完全一致。
暴雨突然倾盆。陈砚秋的银簪在雨水中自行书写,簪尖划出的不是文字,而是一道符咒——正是《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中的\"解厄印\"。当最后一笔完成时,七盏蓝灯同时熄灭,阴考官虚影发出凄厉的尖啸,在雨中化作靛蓝烟雾消散。
铜盆中的液体突然结冰。冰面下浮现出最后一行血字:\"七杀未尽,癸水东归\"。而韩似道权杖上那颗破碎的眼球,此刻正死死盯着陈砚秋的后颈,瞳孔中倒映出的不是他的脸,而是父亲陈圭在流放地自尽时的场景——悬梁用的白绫上,用血写着同样的八个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