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季风预警哨的鸽群
喜欢消山虎的徐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2章 季风预警哨的鸽群,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喜欢消山虎的徐梵,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风暴蟹的豢养更显智慧。渔民们在退潮时潜入礁石缝,捕捉那些外壳泛着紫光的螃蟹。这些生灵对气压变化极为敏感,每当风暴将至,它们便会躁动不安,用钳子敲击池壁发出 “哒哒” 声。预警哨特意修建了十二个石砌的潮汐池,池底铺着从海底采集的珊瑚砂,还种上水草模拟自然环境。有次深夜,值班的学徒小李险些错过蟹群异动,幸好他及时发现一只螃蟹爬上池壁最高处,挥舞着钳子,仿佛在发出无声的警报。
沙漏计时器的使用让观测更加严谨。每个沙漏由琉璃匠人精心烧制,瓶身刻有海浪纹。细沙取自内陆的石英矿,经过九蒸九晒,确保流速均匀。观察员老张每日要翻转沙漏十二次,每次记录时,都要用狼毫笔蘸着特制的防水墨汁,在羊皮纸上详细描绘信鸽状态、蟹群动向与云层变化。他的日志里,既有 “红环五只惊飞,蟹群全部攀顶,海面黑云压城” 的紧急记载,也有 “蓝环信鸽静卧,蟹群沉底,晴空万里” 的平和记录。
然而,系统的完善并非一帆风顺。某个闷热的午后,一只野猫溜进鸽舍,惊得红环信鸽全部飞起。港口接到警报后如临大敌,结果虚惊一场。宝儿当即召集众人商议,连夜制定《信鸽养护条例》。条例规定,鸽舍需加装铁丝网,每日由专人巡查;信鸽食谱精确到三钱小米、半钱芝麻;甚至设立 “鸽医” 职位,由懂兽医的船员担任。当第一只生病的信鸽在鸽医照料下康复时,陈阿公老泪纵横:“这些生灵,以后也算有了靠山。”
真正的考验在条例颁布半月后降临。那日清晨,蟹群突然集体躁动,半数爬上池壁。紧接着,六只红环信鸽冲天而起,铜铃声通过竹筒连绵不绝地传向港口。宝儿望着天边翻涌的黑云,果断下令:“所有商船进港避风,收起三层船帆!” 当风暴裹挟着暴雨袭来时,港口内的船只早已用铁链相互固定,船身随着巨浪起伏,却始终稳如磐石。而远处未收到预警的商船,在风暴中如树叶般飘摇,桅杆折断的巨响在狂风中格外刺耳。
这场胜利让季风预警哨声名远扬。大食商人听闻后,特意派使者前来观摩,他们抚摸着信鸽的羽毛,惊叹于彩色脚环的设计;波斯工匠蹲在潮汐池边,仔细研究蟹群的习性;就连遥远的天竺僧侣,也在参观后双手合十,称赞这是 “人与生灵共舞的奇迹”。宝儿站在了望塔顶,望着海面上来往的商船,青铜短剑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她知道,这些佩戴铜铃的信鸽、敏感的风暴蟹,还有那不停翻转的沙漏,正在编织一张守护海洋的大网,让人类在变幻莫测的季风面前,多了一份从容与底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