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消山虎的徐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2章 季风旗语的诞生,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喜欢消山虎的徐梵,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暴雨如注,狂风似千万把利刃的船帆,发出令人牙酸的 “噼啪” 声。宝儿死死攥住船舵,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青铜短剑的剑柄硌得掌心生疼。雨幕中,能见度几乎为零,远处的船只如同漂浮在迷雾中的幽灵,只能隐约看到模糊的轮廓,在汹涌的波涛中摇摇欲坠。

“夫人!第三船队偏离航线了!” 哈桑的喊声被呼啸的风声撕成碎片。他浑身湿透,海盐混着雨水顺着下巴滴落,青铜罗盘在怀中剧烈晃动,上面的二十八星宿图早已被雨水晕染得模糊不清。宝儿望着失控的船队,心急如焚,她知道,在茫茫大海上,一旦通讯中断,就如同失去了双眼,随时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那些偏离航线的船只,此刻正被风浪推向未知的危险,每一秒都充满着不确定性。

这场危机像一记重锤,敲响了宝儿心中的警钟。当船队好不容易找到避风港,破损的船帆耷拉在桅杆上,仿佛在诉说着刚刚经历的惊险。宝儿立刻召集哈桑、阿卜杜勒、阮文雄等骨干成员商议对策。船舱内,油灯在风中摇曳,昏黄的光晕忽明忽暗,将众人的影子投射在潮湿发霉的舱壁上,随着灯光的晃动扭曲变形。“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在任何天气下都能快速传递信息的方式。” 宝儿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就像陆地上的驿站传信,海上也得有我们自己的‘语言’。” 她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焦虑。

哈桑若有所思地摩挲着罗盘,突然眼睛一亮:“夫人,我曾在大食见过商队用不同颜色的头巾传递简单讯息。我们或许可以用旗帜组合来表示指令!” 他的提议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众人的思路。说干就干,他们翻出库存的丝绸,染成红、黄、蓝、白、黑、青、紫七种鲜艳的颜色。这些丝绸在船舱昏暗的光线下,宛如七道绚丽的彩虹。宝儿拿起一块染好的红色丝绸,触感顺滑,她心中已经开始构想这些旗帜在桅杆上挥舞的样子。

为了设计出一套严谨的旗语系统,哈桑日夜钻研。他将罗盘上的刻度与九宫三才的概念融入其中,精心制作出长宽分别为九尺和三尺的旗帜。每一面旗帜都经过反复丈量和裁剪,九尺长象征着九宫的浩瀚,三尺宽寓意着三才的和谐。在制作过程中,他还特意在旗帜边缘绣上不同的花纹,以便在远距离也能清晰分辨。在旗舰桅杆上,三层旗语架被稳稳安装,它们如同哨兵一般,等待着发挥重要作用。安装旗语架时,船员们齐心协力,在摇晃的甲板上小心翼翼地固定每一个部件,生怕出现一丝差错。

然而,将构想转化为实用的旗语并非易事。第一次尝试时,船员们在甲板上手忙脚乱,挥舞的旗帜不仅没有传递准确信息,反而引发了更多混乱。有的船员举错了旗帜顺序,有的在狂风中难以保持旗帜的稳定。“这样不行!” 宝儿皱着眉头,“指令必须简单明了,一看便知。” 于是,众人围坐在一起,结合航海中最常见的需求,逐条梳理指令。他们讨论了各种可能的情况,从调整航向到应对突发危险,经过无数次的争论和修改,“蓝白青” 代表 “调整帆角三十度”,“红黄黑” 代表 “前方有暗礁” 等一系列简洁而明确的旗语终于确定下来。

为了让旗语尽快被船员们掌握,整个船队进入了紧张的演练阶段。无论是烈日当空,甲板被晒得滚烫,还是风雨交加,雨水打得人睁不开眼,甲板上始终回荡着旗帜挥舞的声音。阿卜杜勒用弯刀在甲板上刻下朗朗上口的旗语口诀:“蓝白青,调帆行;红黄黑,礁要防。” 口诀简单易懂,便于记忆。而阮文雄则发挥自己的特长,将旗语编成了交趾民谣。他的歌声悠扬动听,在海面上飘荡:“红是险,黄是警,蓝白青来把帆拧……” 他一边唱,一边打着节拍,船员们跟着他的节奏挥舞旗帜,学习的热情愈发高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四合院:从搪瓷缸到星际虫巢

牙疼不是病

阴阳双和功

鳄鱼罐头

莲花陪我闯影视世界

床前明月光啊

风水大师善恶抉择

金扬

82年:学猎养狗训雕的赶山生活

樱十九

七零年代,炮灰女配闷声发大财

知暖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