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8章 地里搂绊,农村三代人,刘海峰,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时候,秀峦也想让孩子,住到姥姥家,可刘旭这孩子,白天怎么跟姥姥,跟小表姐玩都行,一到晚上,就必须得找自己的妈,必须得跟着妈回家,要不然,非得大哭大闹。秀峦无奈,自己再苦再累,也得让孩子,跟着自己回家睡觉。不管晚上,搂绊子到多晚,也得从娘家的门口路过,接上儿子回家。
小小的海旭,跟着父母,风里来雨里去的,度过了夏天和秋天,每天晚上,他那双小眼睛,盯着父母,在家南墙的空地上卸绊子,看着父母将绊子堆,越堆越高,由最初的一个小山头,渐渐的堆的,跟墙头一样高了。
国增和秀峦,一边要搂绊子,一边也种庄稼,挤出时间来,播种玉米的种子,而后施肥,拔草。等到秋天里,玉米熟了,又割玉米,剥玉米,夫妻俩人,每天都忙的昏天黑地。至于小海旭,全当时下地干活时,顺手养了这么一个儿子。
晚上,夫妻俩人赶着牛车回家,秀峦拖了自己的外套,裹在小海旭身上,秋天里的夜,天气明显的凉了,孩子要是睡这么一路,指不定得冻坏了。看着孩子那张黑乎乎,脏乎乎的脸,秀峦一阵心酸,哪个当妈的,不疼自己的儿子?可为了搂绊子,为了赚钱,为了改变这个,一穷二白的家,她又有什么办法?
老话说的好,养孩子,就跟养猫狗一样,当啷着就养大了。
坐在牛车上,堆的老高的绊子垛上,秀峦对着国增道:“这牛车,太慢了,等咱挣了钱,也买个三马子吧。”
“是啊,今年咱做了刷子,卖了刷子,说什么年底,我也得买辆三马子。”国增抡着鞭子,对着牛喝了一声:“有了三马子,这来回的路上,不光节省时间,而且三马子还有灯,用不着摸着黑走路了。”
“我看这绊子,也都晒的差不多了,能打绊子了吧?”秀峦道。
“差不多了。”国增道:“咱这些天,可是没少搂绊子,够咱用这一冬的了。从明天开始,咱不搂绊子了,在家打绊子,打完了绊子,你就踏踏实实的,做刷子吧。”
所谓打绊子,就是将晒干的绊子,捆绑成一个个,麻袋大小的绊子堆。再抡着一根,孙悟空金箍棒似的木棍,在绊子堆上,来回抽打。这样,绊子那层细薄的表皮,就会脱落掉,只剩下中间那条,坚韧而又柔软的藤蔓。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一套工序和流程。就拿这做刷子来说,一个小小的刷子,虽然才卖几毛钱,但这里面的工序和流程,缺了哪个环节都不行。
首先是搂绊子,你得将那些,地里长的长长的绊子们,用耙子搂到家里,夏末秋初的时候,开始搂,季节得掌握好。搂早了,绊子还未长成熟,用不了。搂晚了,绊子又干了,关节太脆,容易折断。
等把绊子搂到家里,你还得晒,通过晾晒,让阳光蒸发这绊子里的水分,晾晒的火候,也得掌握好,没晒干,这玩意堆起来,就容易发霉,晒的太干,同样关节太脆,容易折断。
等晒好了,便是打绊子。打绊子,也是个技术活,国增手里的那根金箍棒,用力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用力太大了,就把绊子都打碎打折了,之前的活都白忙了。用力太小,绊子的那层表皮,也掉不了。
打完了绊子,脱完了皮,这处理绊子的环节,算是完成了。不过,还没到真正,做刷子的环节,做刷子之前,还有一道工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