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7章 神秘礼物,猎户的农门医女,在山林,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同时,一个更大的好消息从京城传来——那位在玄机阁婚宴上有一面之缘的徐嬷嬷,竟然回信了!
信是陈夫人代笔,言辞恳切。
信中言道,徐嬷嬷年事已高,不便长途跋涉亲赴玉州执教,但对苏月禾创办绣艺阁、授艺济人的善举极为赞赏。
她愿意担任绣艺阁的“终身名誉顾问”,并随信附上了她毕生总结的《苏绣针法精要》手稿和一套她珍藏的宫廷花样图谱!
更承诺,日后绣艺阁若有技艺上的疑难,或绣品需要品鉴,皆可写信至陈府,她必悉心解答!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徐嬷嬷的名头和她的技艺精华,无疑将成为绣艺阁最耀眼的金字招牌和最珍贵的教学宝藏!
苏月禾捧着那厚厚的、字迹娟秀的手稿和精美绝伦的花样图谱,激动得热泪盈眶。
邱丽娘得知消息,更是乐得一蹦三尺高:“我的天!妹妹!咱们这绣艺阁还没开张呢,就有宫里出来的老供奉当顾问了!
这排面!玉州城独一份!我看谁还敢小瞧咱们!”
有了强援,苏月禾信心倍增。
她结合秦嬷嬷、赵娘子的经验以及徐嬷嬷的珍贵手稿,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大纲和分级考核标准。
同时,与红姑日夜钻研,终于将六种主打药香囊的配方、工艺和外观标准彻底固化下来,并制作出了第一批完美的样品。
而另一边苏岩青的江南之行,也频频传来好消息。
他凭借邱丽娘提供的“秘籍”和自己的精明干练,在江南布市大展身手,以极为合理的价格,敲定了大批优质的苏杭丝绸、松江细棉布、蜀锦以及一批稀有的软烟罗和云锦。
货物已分批装船,由漕帮的船队押运,正沿着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回玉州。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当苏岩青押着最后一批布料,风尘仆仆却意气风发地回到玉州时,看到的是一个焕然一新的竹溪庄园和姐姐、姐夫眼中那更加坚定和充满希望的光芒。
“阿姐!姐夫!幸不辱命!布料全数采买妥当,品质上乘,价格公道!”苏岩青将厚厚的货单和剩余的银票呈上。
韩牧野接过,看也不看便放在一边,用力拍了拍小舅子的肩膀:“好!干得漂亮!一路辛苦了!快去看看你阿姐给你准备的书房!”
苏岩青一愣,看向苏月禾。
苏月禾微笑着点头,眼中满是鼓励:“岩青,江南之行,证明你能力卓绝。
如今庄园诸事已上正轨,绣坊绣艺阁开张在即。
你该静下心来,为自己搏一个未来了。书房里,四书五经、名家注疏、历年科考文集,姐姐都已替你备齐。
明日,便会有玉州最有名的西席先生——林老夫子上门,为你授课。”
苏岩青心头巨震!他看着姐姐温柔却坚定的眼神,看着姐夫充满期许的目光,再想起远在京城的那抹倩影和胸口的兰草香囊……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瞬间充盈全身!
科举之路,虽千难万险,但这是他唯一能改变命运、拉近与心中明月距离的途径!
也是回报姐姐姐夫深恩、实现自身价值的战场!
他深吸一口气,抱拳深深一揖,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阿姐,姐夫放心!岩青……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望!” 寒窗苦读的岁月,就此拉开序幕。
而竹溪庄园的商业版图与慈善宏图,也在紧锣密鼓地铺陈开来。
韩牧野站在新开垦的药田旁,望着远处忙碌的桑田和隐约可见的“百工坊”方向,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眼前的土地,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而充满生机的未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