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后秦背锅侠庞演:帝国男配之一与他的倒霉远征
仙乡樵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8章 后秦背锅侠庞演:帝国男配之一与他的倒霉远征,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仙乡樵主,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七绝?咏后秦将庞演》
云山万仞鬼生愁,按甲空招庸将羞。
圣旨飞催烽蔽野,史官呵冻冷勾留?
公元405年,在后秦帝国的都城长安,皇帝姚兴同志正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为啥?陇南仇池山地的氐族“山大王”杨盛,又双叒叕造反了!这地方可不是普通山头,它卡着后秦西边的咽喉要道,相当于你家后院围墙突然被隔壁老王凿了个洞,还声称要搞独立王国。姚老板一拍桌子,龙颜大怒:“庞演呢?快给朕叫庞演来!” 然而,当这个名字回荡在朝堂上时,空气突然安静……大家面面相觑,脑子里关于这位庞将军的简历,大概比一张餐巾纸还干净。
一、后秦——一个“创业未半”的羌族公司
要理解庞演的倒霉事,得先看看他效力的“公司”——后秦。老板姚兴的老爹姚苌,本来是给前秦大帝苻坚打工的高级经理(猛将一枚)。结果淝水之战,苻老板投资(打仗)失败,公司(前秦)濒临破产,姚苌一看,机会来了!果断带着羌族老部下“离职创业”,在关中成立了“后秦集团有限公司”。姚兴接班后,一度把公司业务拓展得风生水起,东边跟北魏拓跋珪掰手腕,西边把凉州分公司(西秦、后凉等)收拾得服服帖帖,南边还时不时给东晋大集团找点麻烦。后秦看起来,俨然是北方新兴的独角兽企业!
然而,表面的风光掩盖不住内在的“大杂烩”危机。这家公司的核心团队是羌族,管理层里塞满了汉族豪强(地方实力派),还有一堆被收购或加盟的胡族部落(匈奴、鲜卑、氐、羯等),成分复杂得像一锅没搅匀的八宝粥。姚老板天天在搞“民族大团结”的平衡木,稍有不慎,下面那些“分公司经理”们(比如仇池的杨盛)就觉得待遇不公、机会来了,随时可能“另立山头”或者“跳槽单干”。帝国根基?那裂缝比长安城的老城墙还多。庞演,就是在这个“公司文化”极其复杂、“办公室政治”暗流涌动的背景下,被姚老板临时抓了壮丁。
二、庞演登场——谜一样的男人
庞演是谁?《晋书》惜字如金,家世、籍贯、早年简历?通通欠奉!他就像个突然出现在公司高管名单上的神秘人。但姚兴在火烧眉毛的关键时刻点他的将,这本身就透露出重要信息:庞演至少是姚老板信得过的人! 要么是跟着姚家打江山的“老革命”,忠心耿耿;要么是能力在特定圈子内被认可,比如擅长山地战或者处理民族事务(毕竟对手杨盛是氐族)。总之,能被皇帝在帝国西大门告急时想起,庞演同志绝非无名小卒,至少也得是个“部门总监”级别。可惜,史官们大概觉得他的“个人简历”不够劲爆,直接给“略”了。
他接手的任务,正是后秦帝国当时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搞定仇池杨盛。杨盛盘踞的仇池山(今甘肃西和县一带),那可不是一般的山,是开了地形挂的山!山峰陡峭如刀劈斧砍,峡谷深邃似大地裂开的伤口,云雾缭绕,易守难攻到了变态的地步。杨盛在这里经营多年,手下氐兵熟悉每一块岩石、每一条隐秘小径,堪称“山地特种兵”。庞演要干的活儿,就是带着一支习惯了关中平原作战的“正规军”,去人家的“主场乐园”里打“反恐精英”,难度系数直接拉满。
三、远征仇池——一场从开始就写满“囧”字的行军
庞演带着大军(人数不详,但肯定不少,毕竟是皇帝派的讨伐军),吭哧吭哧地开赴仇池山地。一路上的风景估计挺壮丽,但庞将军的心情绝对是灰暗的。大军一进山,麻烦就接踵而至。
补给线: 长安到仇池,山路崎岖漫长。运粮队走得比蜗牛还慢,还随时可能被神出鬼没的仇池小分队“打劫”。庞演看着粮草账簿,估计愁得头发都多白了几根。士兵们饿着肚子,哪有力气爬山打仗?
地形杀: 后秦士兵穿着厚重的铠甲(防箭),拿着长兵器(列阵用),在平地上威风凛凛。可进了仇池山?完蛋!爬山像乌龟,走路喘成狗。狭窄的山道上,队形?不存在的!经常是前面的人摔个跤,后面一串跟着滚下山坡。这哪是行军,简直是集体户外拓展(地狱难度版)。
敌无踪: 杨盛深谙游击战精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庞演的大军像一头笨重的大象,敌人却像一群滑不留手的山猴子。秦军连敌人的影子都抓不到,反而天天被冷箭、滚石、陷阱搞得精神衰弱。晚上睡觉都得睁一只眼,生怕帐篷顶上掉块石头下来。士兵们哀嚎:“将军,这山爬得比相亲还累!敌人影子没见着,腿都快断了!” 庞演在军帐里对着粗糙得只有几条线的地图,估计也是一脸便秘的表情:“杨盛这老狐狸,缩在山旮旯里,是逼我钻他设好的老鼠笼子吗?”
士气低: 水土不服(拉肚子是标配)、疲惫不堪、担惊受怕、找不到敌人……军队士气像坐滑梯一样直线下降。士兵们私下嘀咕:“这仗打得忒憋屈了!咱是来打仗的还是来给山神老爷当苦力的?”
于是,庞演做出了一个看似“怂包”,实则可能是当时最无奈也最理智的选择:停下!观望!扎营! 他将军队驻扎在相对开阔、易守的地方,按兵不动。他想干嘛?等更好的时机?等敌人犯错?等后勤跟上?或者……就是单纯地不知道下一步该咋办?史书把这叫做“惮盛不进”(害怕杨盛不敢前进),一个“惮”字,把庞演钉在了“怯懦”的标签上。但换个角度看,在那种极端不利的地形和敌情下,贸然深入险地,和带着兄弟们集体跳崖有啥区别?庞演可能是在“怂”的外表下,进行着痛苦的权衡。
四、长安的怒火与致命的“催命符”
可惜,远在长安皇宫里的姚兴老板,理解不了(或者根本不想理解)前线的苦衷。在姚老板的豪华办公室里,他案头堆满了各处的“加急投诉单”:东边北魏拓跋珪这个“野蛮邻居”天天在边境搞摩擦,磨刀霍霍;南边东晋“老对手”刘裕更是野心勃勃,不断招兵买马,随时可能北伐;现在西边仇池这根刺还拔不掉,整个帝国的西线防御形同虚设!杨盛闹得越欢,其他“分公司”和“邻居”们蠢蠢欲动的心思就越活络。姚老板急啊,急得嘴角起泡,看谁都不顺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