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冉魏将星王泰:谋士与暴躁老板的生死棋局
仙乡樵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3章 冉魏将星王泰:谋士与暴躁老板的生死棋局,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仙乡樵主,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时间很快溜到了永和七年(351年)的寒冬。邺城被敌军(刘显部)围得跟铁桶似的,形势岌岌可危,粮食都快见底了。焦头烂额的冉老板,在宫里转了几百个圈后,终于又想起了那位被他冷落多时的“神算子”王泰。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老伙计啊!
于是乎,冉闵放下九五之尊的架子(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亲自屈尊降贵,跑到王泰的豪华将军府门口,准备上演一出“三顾茅庐”的感人戏码,虚心求教破敌良策。这要搁平时,王泰估计得感动得涕泪横流,高呼“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但是!王泰同志显然还记得上次襄国之战后老板那“选择性失忆”的嘴脸,心里那口气还没顺过来呢。再加上,他可能也确实觉得这老板太刚愎自用,跟着他干风险太大,搞不好哪天自己脑袋就搬家了。于是,王将军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或者说极其作死)的决定——关门!谢客!
任凭你冉老板在门外是深情呼唤、焦急踱步,还是气得跳脚,我王泰就在里面,大门紧闭,纹丝不动。派个仆人出来传话,内容极其敷衍:“哎呀,陛下恕罪啊!我们家将军…他…他那个旧伤复发了(疮甚),病得爬都爬不起来了(称疾笃),实在是没法见您啊!您看这…”
这简直是往冉老板熊熊燃烧的怒火上,又泼了一大桶汽油!想想看,一个连皇帝尊严都看得比命还重的暴脾气老板,放下身段亲自来请教,居然吃了闭门羹!还被用这么拙劣的借口搪塞!冉闵当场就炸了,气得脸红脖子粗,指着王泰的大门破口大骂:“巴奴(一种蔑称,类似‘贱奴’)!你大爷我需要靠你活命吗?(乃公岂假汝为命耶!)等着!老子先出去把外面那群胡崽子灭了,回来第一个就砍了你王泰!(要将先灭群胡,却斩王泰!)”
这狠话放得,半是雷霆震怒,半是恼羞成怒的自嘲——堂堂天子,竟被臣子拒之门外!乱世中的君臣情谊,脆薄得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戏剧性的是,被王泰这一激,冉老板的“小宇宙”彻底爆发了!他带着一肚子邪火,亲率全部人马冲出城去,跟围城的刘显玩命。结果还真让他创造了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大败刘显!一路追赶到阳平,斩首三万多级!这哪里是打仗,分明是泄愤啊!
冉闵凯旋而归,铠甲未解,脸上的杀气还没散干净呢。就在这时,一份“加急密报”送到了他手上,内容更是火上浇油:“报告陛下!王泰那小子,根本没病!他在家偷偷摸摸召集了一帮秦地来的老乡(招集秦人),看那架势,是想卷铺盖跑路去关中投奔前秦啊!(将奔关中)”
好家伙!冉老板刚刚大胜的喜悦瞬间被这消息浇了个透心凉,取而代之的是被欺骗、被背叛的滔天怒火和冰冷的杀意。好你个王泰!装病躲着不见我,原来是想当“叛徒”!这还得了?!“来人啊!把王泰给我抓起来!夷三族!立刻!马上!” 得胜归来的帝王,正愁刚才那股邪火没撒干净呢,王泰一家子,正好成了现成的出气筒和“祭旗品”。
王泰的悲剧,根源就在于他看透了战场上的千军万马,却终究没能参透老板冉闵那颗比海底针还深、比琉璃还脆的心。当冉闵放下那比天还大的面子登门求教却吃了闭门羹的那一刻,这位曾经战功赫赫的卫将军,其实就已经在阎王爷的生死簿上,被朱笔圈定了名字。他的“称病”,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成了他全家的催命符。
四、树倒猢狲散,帝国的挽歌
王泰和他三族的鲜血,在邺城的刑场上还未干透,一股冰冷的寒意已经迅速席卷了整个冉魏政权的高层。这寒意,叫“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王泰是谁?开国元勋!卫将军!冉老板曾经最信任的“左膀右臂”!这样的大功臣,就因为一次“装病”和对老板的不敬(甚至可能只是被诬告的“意图跳槽”),说杀就杀了,还捎带上全家老小!这老板的脾气也太喜怒无常,翻脸比翻书还快了吧?跟着这样的老板干,今天风光无限,明天脑袋搬家,谁受得了?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离职潮”(或者叫“叛逃潮”)在冉魏境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效率之高,令人咋舌——徐州刺史周成:不干了,带着廪丘投降东晋!兖州刺史魏统:跟上,带着许昌也投奔东晋!豫州牧张遇:我也撤了,地盘送给东晋!平南将军高昌、征虏将军吕护:这俩更狠,直接把顶头上司洛州刺史郑系给绑了(绑架洛州刺史郑系),然后把整个洛阳打包,作为“投名状”献给了东晋!
这哪里是几个将领跳槽?这简直是冉魏的半壁江山,说没就没了!这些高级将领的集体叛变,不仅像抽筋拔骨一样瞬间掏空了冉魏的军事力量,更像一面照妖镜,清晰地照出了这个政权内部早已分崩离析、人心涣散的本质——连王泰这样的核心重臣都朝不保夕,谁还敢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被老板“优化”掉的对象?安全感?不存在的!大家心里就一个念头:赶紧找下家,保命要紧!
耐人寻味的是,王泰之死仿佛真的抽掉了冉魏最后一口元气。就在他被杀几个月后,冉魏政权这艘在惊涛骇浪中勉强支撑的破船,终于迎来了它沉没的时刻。公元352年四月,冉闵在廉台之战中,遭遇了他命中的克星——前燕名将慕容恪,然后被擒被杀。
王泰的悲剧,简直就是十六国那个“人如草芥,命如飘萍”的乱世缩影。他算不得传统意义上的“死忠之臣”——用闭门装病来表达不满,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和无奈的“躺平”。冉闵呢,也算不上典型的昏君,他的勇武和魄力,在那个时代绝对是顶流。但在这场权力的残酷棋局里,两个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狠角色,最终都成了输家,而且输得一塌糊涂。
王泰人头落地,冉魏瞬间失去了最锋利的矛(冉闵的勇)和最坚固的盾(王泰的谋)。而当冉闵最终身首异处时,他那震动天下的“杀胡令”和昙花一现的帝王梦,都随着邺城粮尽后“人相食”的惨绝人寰景象,一同沉入了冰冷的历史深渊,只留下几声沉重的叹息。
五、尾声:棋局散场,余音绕梁
当王泰的头颅滚落在邺城刑场冰冷的尘埃中,他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全家的鲜血,竟然成了冉魏政权倒计时开始的信号弹。这位谋士与猛将的黯然离场,像一场充满血腥味的黑色寓言——在权力的牌桌上,再精明的玩家,也可能在下一秒就沦为输光一切的筹码。老板冉闵用刀告诉世人:顺我者未必昌,逆我者一定亡!而历史这位最公正(也最无情)的裁判,则用冉魏的迅速崩塌,给后世留下了一句无声却震耳欲聋的警告:当谋士的脑子被老板的面子压垮,再高的权力宝座,底下埋的也都是流沙。 王泰与冉闵的故事,是乱世的悲歌,也是人性与权力碰撞时,那一声永恒的、沉重的回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