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清流浊浪谱,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让人想起《庄子》\"东施效颦\"的寓言。当伪善者模仿圣贤姿态时,破绽反而更易显露。正如白守礼书房挂着\"清风两袖\"的字画,偏在夹层藏着受贿账册——所有反向歧视的施行者,都逃不过\"既要...又要...\"的悖论。
浊水映青天
三日后,扬州码头出现奇景:白府连夜运出的十船私盐,竟全换成陈米施粥。更奇的是,柳寒山突然闭门着书,书名赫然是《伪儒辨》。茶坊酒肆流传起新童谣:\"假清流,真浊浪,道德经里卖砒霜...\"
陆九霄在城隍庙前说破天机:\"诸位可知为何白守礼的匾额总比别家亮?\"见众人摇头,他笑道:\"那鎏金匾后的墙洞里,可都塞着防潮的银票呢!\"百姓哄笑中,老乞丐喃喃道:\"原来清官袍子上的补丁,是用金线缝的...\"
破浪指南针
这场闹剧终了时,陆九霄对追随的学徒传授心法:\"看透清浊,关键在三处——\"
一指衙门前的鸣冤鼓:\"看它是真能击鼓,还是摆设。\"
二指富商家的藏书楼:\"看他是真读书,还是摆门面。\"
三指自己的影子:\"每逢道德审判,先问自己可敢站在阳光下验看。\"
学徒若有所思:\"就像《西游记》里照妖镜?\"
郎中大笑:\"正是!那镜中若照出青面獠牙,任他穿着紫金袈裟也是妖怪!\"
白守礼的\"清流\"面具,实则是反向歧视的典型范式——通过抢占道德高地,将实际利益争夺转化为意识形态审判。生存法则首在\"祛魅\":要识破那些把\"清廉仁义\"挂在嘴边的,往往正是最贪婪之辈。
正如《荀子》所言:\"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今日所谓\"清流\",多是拿圣贤言语当赠品,暗地里疯狂敛财的伪君子。破局之道不在唾弃道德,而在践行《尚书》\"知人则哲\"的古训——观其行甚于听其言,察其利甚于信其名。
那白府门前\"冰壶秋月\"的匾额,终在雨夜被雷电劈开,露出内里发霉的楠木芯。百姓方知:越是金漆银粉装点的道德牌坊,越要当心内里早被虫蚁蛀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