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 东坡治疫留后手,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妙的是“药草归公”。苏轼强征全城药材,集中置于盐桥官仓。薛怀仁派人纵火焚仓,却不知苏轼早将药材分藏于二十处佛寺——那夜火光冲天,烧尽的不过是稻草伪装的假垛。
釜底抽薪
薛怀仁的末日,始于一包药渣。
苏轼请来京畿老药工,当众拆解“御制散”:霉变的苍术下藏着曼陀罗籽,艾绒里混着砒霜粉。薛怀仁高呼冤枉,苏轼却抛出他书房暗匣——内藏与漕帮勾结的密信,信上沾着六井特有的青苔。
“《论语》云‘仁者安仁’,薛公却是‘利者安毒’。”苏轼冷笑,扔下从薛家地窖搜出的《苏沈良方》真本。书页空白处,薛怀仁的朱批触目惊心:“疫重一分,利厚一寸。”
青囊遗香
疫情平息后,苏轼立“药泉碑”于六井旁。
碑阴刻着改良的《太平惠民方》,碑阳则列百名奸商罪状。更设“济民仓”,依《管子·国蓄》之法,丰年储药,灾年平价。某年瘴气再起,药商哄抬价时,官仓忽开,药价应声而落——原来苏轼离任前,早埋下十年之量的艾草雄黄。
余烬照世
薛怀仁斩首那日,杭州落了初雪。
苏轼在孤山植下百株梅花,取名“醒世林”。花瓣落进当年煮药的铁釜,竟浮出暗红血丝般的纹路。游方僧人叹道:“此乃《道德经》‘大巧若拙’之验——苏公以拙破巧,以正压邪。”
十年后,有药商欲重施故技,却见百姓家门皆贴《药辨歌》:“薛家药,阎王笑;苏公方,菩萨道。”童谣穿过南宋的烟雨,至今仍在河坊街回响。
\"疫火焚天终有尽,仁心济世始无涯。
莫学薛门种毒草,且看东坡植梅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