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孙子兵法势篇解,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更妙的是“反势导流”。潘季驯不堵决口,反在下游开凿引河。洪水依新道奔涌,竟将崔文升私藏的粮船冲上旱地。这招“因势利导”,正应《孙子兵法》“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奥义——借敌之势,破敌之谋。
暗礁现
崔文升的粮船搁浅时,船底掉出带血的账册。
原来他克扣的河工银两,全用来买通户部胥吏。潘季驯按账册追查,发现连钦天监的“大汛预言”都是伪造——他们在观测簿上涂改星象,硬将吉兆写成凶兆。这般“造势”之术,连《吕氏春秋》都未曾设想,却暗合《鬼谷子》“揣摩”之道。
最讽刺的是崔家地窖。四壁刻满《孙子兵法》,正中却供着河伯金像。潘季驯砸碎金像时,发现像底铭文:“势无常势,唯利是瞻。”这八字,道尽食利者的癫狂。
新堤谣
潘季驯重筑大堤那日,数万河工齐唱夯歌。
新堤基埋着九尊铁犀,犀身铸《孙子兵法》名句:“故善战者,求之于势。”潘季驯又设“河势图”,将历年水纹刻于碑林。有老农发现,崔文升所毁旧堤的裂缝走向,竟与碑上某年洪痕完全吻合——原来天灾不假,人祸更深。
三年后,黄河北徙。新堤巍然不动,旧河道上却长出连片芦苇。孩童们折芦作笛,吹的曲调竟是当年夯歌,只是词已新编:“势字本是双刃剑,能载舟来能覆船……”
势归民
潘季驯晚年着《河防一览》,特辟“势篇”。
书中有段话被后人朱笔圈点:“善用势者,非与洪争力,乃导其利民。昔禹凿龙门,通九河,非阻水也,因其势而导之耳。”这番话,竟与《道德经》“上善若水”之喻遥相呼应。
某日,有学子问:“若遇崔文升之流借势作恶,何以应对?”潘季驯指指案头《孙子兵法》,书页正停在势篇末句:“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势若天河落九霄,能载万舸亦覆艄。
莫学崔郎逆天术,且看潘公顺水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