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岳阳楼记忧乐辩,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明末岳阳楼藏有幅《鱼龙变幻图》,绘群鱼化龙之景。画师髡残在鱼目点银朱,龙睛涂磷粉,白昼观鱼,夜则见龙。东林党人钱谦益见此画,题\"风云际会\"四字。后清军破城,画轴被扯,夹层飘出南明水师布防图——原是髡残用米汤绘于衬纸。更绝的是,画中跃龙门的鲤鱼鳞片,实为微型密文,载着史可法遗训:\"为天下苍生计,可降;为千秋气节故,当死。\"

《文心雕龙》\"隐以复意为工\"在此极致展现。髡残的阴阳画术,将道德抉择化为视觉陷阱。日观夜显的特性,恰似乱世士人的两副心肠。利益反转的高明处,在于让选择权看似在观者,实则早被笔锋限定。

四、鹤影残诗渡寒潭

清道光年间,巴陵才子吴敏树在洞庭湖心岛发现半截诗碑:\"先忧后乐终成谶,血泪斑斑染楚云。\" 他续刻\"不如归去弄扁舟\",却在石隙觅得玉匣,内藏范仲淹手札:\"吾亦畏谗忧讥,故作豪语耳。\" 吴氏大笑投诗稿入湖,涟漪竟凝成《渔父辞》。近年潜水者发现湖底沉着百块诗碑,拼成巨大\"伪\"字——原是历代文人将道德困境刻石沉湖,以证清白。

《道德经》\"大道废,有仁义\"在此化为实物。沉湖诗碑如同集体潜意识的坟场,埋葬着所有言不由衷的\"忧乐\"。吴敏树的狂笑揭示终极真相:道德大纛之下,尽是精致的利己算计,恰似碑文入水,再激昂的词句也终将泡软。

结语:

今日岳阳楼三层飞檐下,仍悬着铜铃十二枚。有风过时,铃声似诵\"先忧后乐\",细辨却是\"先欲后得\"。正如老船工传唱的《洞庭柁歌》:\"青螺盘里炒日月,白银浪中煮圣贤。莫道范公文章在,字字都是钓人饵。\" 那些在湖光山色间贩卖忧乐的文人墨客,终究活成了自己笔下最讽刺的注脚——当道德沦为生意经,岳阳楼的每一块青砖,都在风雨中发出冷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无良少年

知否

百世飞升

白眉罗汉

开局诗道圣子,将科学融入玄幻

路过的假面

系统:我以双修证道

背手装逼13抬手打脸

君恩如梦

满刺霸王龙

股市搬运工

短耳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