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后安排
孤独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后安排,女主被父子二人共同拥有的小说,孤独麦客,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百余骑军。</p>
有身披铁铠、手持大槊的千余精锐部曲。</p>
还有外间很难见到的强弩之类的器械。</p>
都是最近几年攒出来的,其中工匠、役徒超过五千人的永饶冶居功甚伟。</p>
自家两个弟弟,一为新蔡内史,一在朝为给事中,他本人则是南阳内史。</p>
乐家虽然算不得一等一的世家大族,但却是那种实力超过名气的地方豪族。</p>
搭上陈公,好处太大了,暂时出点血,将来一定能成倍捞回来,他一点不介意。</p>
但其他人却未必和他一条心了。</p>
你家妹妹先嫁成都王为妃,乐家捞好处。</p>
刚刚有点颓势,妹妹又摇身一变,成了陈公府上的乐夫人,还为他生了长子,乐家继续捞好处。</p>
合着你乐家一直赢是吧?我们有什么好处?</p>
所以,这事情其实挺不好办的。</p>
土客矛盾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南阳的土客之争也不是一天两天了。</p>
当初遗留在河南的王弥贼众,不过一两年时间,都能给你整出土客矛盾,更别说南阳这种长达十几、二十年的积弊了。</p>
但陈公都问了,他也不能不积极表态,于是说道:“明公率军南下,消弭了一场大乱,此谓不战之功。对南阳士民而言,此谓不劳而定,善莫大焉。值此板荡之秋,自当相忍为国。仆以为,或可丈量田地,分给流民,以安其心。”</p>
“哦?怎么个丈量法?”邵勋问道。</p>
“以王如之乱为界,界后侵占之田地,一律纳出。已为关西流民所占者,不在此限。”乐凯说道。</p>
对南阳、襄阳等郡国而言,王如之乱是一件大事,极大摧毁了地方上的秩序。</p>
大量自耕农、部分地方豪强甚至少量士族,就那么消失了。</p>
大乱之后,还有不少人南渡,乘船前往江州、扬州定居。</p>
如此一来,空出来的田地其实很多,陆陆续续都被南阳士族豪强侵占了。</p>
但人口锐减之下,他们其实也耕不了那么多田,于是很多荒地又被关西流民捡起来耕种。</p>
乐凯的意思是,让南阳士族豪强吐出王如之乱后兼并的土地,分给关西流民,算是一次让步。</p>
邵勋听完之后,觉得颇有可行之处,于是点头应允:“弘绪可代我与诸族商谈,静候佳音了。”</p>
“谨遵明公之命。”乐凯应道。</p>
与南阳代表议定,邵勋又看向三位关西人,道:“三位近日走了几个坞堡?”</p>
三人对视一眼,最终由韦辅说道:“总计二十余。”</p>
“户口几何?”</p>
“一万四千余家。”</p>
“家中可得足食?”</p>
“勉强糊口罢了。”</p>
邵勋点了点头,这是可以预料的。</p>
即便有梁芬帮忙照拂,当面临南阳土人强烈反弹的时候,关西人肯定也是先从土人撂荒的边边角角的土地开始耕作。</p>
这些土地为什么会被撂荒?</p>
南阳屡经战火,最早可追溯到赵王伦时期,后来又有张昌之乱波及,勉强平定后,再迎来王如之乱。</p>
这片土地并不太平。</p>
户口锐减之后,人少地多,南阳土人自然捡最上等、最肥沃的田地耕种了,关西人只能捡他们剩下的,再加上撂荒的因素,可想而知收成不高。</p>
饿肚子是正常的。</p>
“我欲招募一批关西百姓至汝南诸县耕作,约以国法,治以军律。”邵勋说道:“先募五千户、续募一万户,尔等可能为我行此事?”</p>
沔北诸郡的关西流民太多了,十几、二十年积累下来,已有六万余家,甚至都有不少从小出生在南阳的“关西人”了。</p>
他打算稀释一番,一方面减轻土客矛盾,另外可以在汝南生造基本盘,加强对当地的控制。</p>
汝南是豫西最后一个尚未大规模清理的堡垒,一定要把这个大郡变成事实上直辖的领地。而且汝南的荒地比南阳多,很多地方一直到唐代都是原始地貌,从未开发过,正合安置流民。</p>
说到底,自耕农才是基本盘啊。</p>
他要直接统治,不要间接统治,更不要联统。</p>
一万五千户只是第一批,后面看情况他还会招募第二批、第三批。</p>
但南阳的关西人他不会全部弄走,那样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其间道理,懂的自然懂。</p>
“明公有令,无不从之。”韦辅、梁臣、皇甫昌三人齐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