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不愿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1章 新政新风貌,穿越之穷家富路,蝴蝶不愿意,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为了让大家去县衙去得心甘情愿,知府大人还给每人补贴了二十两安家费~~~
于是,福海卫的人,去得都非常安心。
当然,府衙里头除了需要文吏和衙役之外,还需要配置同知,通判,几位幕僚官,外加几位曹官。
这些都是有品级的,所以最次最次,也得是个举人。
像同知通判这样的六品以上的官职,则需要吏部派遣下来。
可现在朝堂局势紧张,六部长官更是每天不是被骂,就是在骂人,根本没人有闲心来管西林的破事。
再说了,去西林当官,也实在是没人愿意~~
以至于吏部回说,让知府先找了本府官员,兼任一下同知通判,他们那里有了人选,会另行通知。
至于府衙的幕僚官和曹官,那就让知府自己决定。
举人实在是不够用的话,启用禀生也不是不行。
可简洪涛算来算去,整个西林,禀生就俩,其中一个都五十来岁了。
要知道,五十来岁在西林,那可是能当太爷爷的年纪了。
最后还是简阳提议,“爹,你都不打算遵纪守法了,管人家是不是禀生呢?用了再说呗。”
一语惊醒梦中人。
简洪涛觉得自己还是保守了。
于是乎,第二天,周回就莫名成了三司参军,而三爷则成了三班六房的总经承。
大荣变法过后,府衙的设置,按照简阳的理解,其实有点像宋明的结合体。
三司,说的是司事,司户,司法,从名字上就能看得出来,管的基本就是文书司法和户籍粮税等事。
而三班六房,管的就是各种需要抓捕,守护之类的事情。
另外,府衙还有捕快班。那捕头这位置,简洪涛就留给了指挥使王海。
王海这人也挺讲义气,他带着手下百来个亲兵,包揽了捕快,狱卒,门子等任务。
另外三班六房的人,除了有福海卫来的,还有一些是三爷亲自从上寨挑选来的青壮年。
值得一提的是,上山也在其中。
她是三班六房里,唯一一个女衙役,进的也是以抓捕为主的快班。
至于为什么要用她,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她熟悉烟城周边一圈的地容地貌,另外,还会好几个山头的土话。
再加上上山本人也身强力壮,虽然目前打斗起来还不比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卫所士兵,但是用三爷话来说,此母夜叉,假以时日,必能成为快班的班头。
最后,王德禄和逑应学这两位,一位做了暂代的同知,另一位则做了暂代的通判。
这两人其实是不想干的。
毕竟,知府干的那些离谱事儿,这两人知道的实在是太多了。
这知府也不知道是不是吃熊心豹子胆长大的,不但敢藏匿逃兵,居然还胆敢给他们改了身份,转手还让逃兵当上了官职.......
往小了说,这事儿就是窝藏罪犯。
可往大了说呢?!这跟造反tNd有什么区别啊?!
朝廷的逃兵,你收编了,品品~细品~
这干的,是不是就是灭九族的事儿?
因此,一直跟着知府大人默默干事儿的王德禄和逑应学两人,不仅仅不想当什么同知和通判,他们其实还想干脆辞官拉倒。
然后,简洪涛就给两人开出了二百两一年的俸禄。
两人心想,完了,这货指定是要造反了。
要不然凭什么给他们那么多俸禄啊?!
要知道,大荣朝五六品的官职,一年俸禄也才六七十两。
加上什么粮食,炭火,布匹等等的补贴,撑死了一年也就百两。
老实说,像西林这样的破烂地方,一年二三十两银子,全家十几口人就能过的挺滋润的了。
二百两!
什么概念?!
那就可以养一个百多人的大家族了!
这钱,谁敢要?!
当然是王德禄和逑应学敢要了。
俗话说得好~~~没有怕死的武官,只有饿死的文官~~~
这俗话是王德禄在得知能拿到二百两俸禄之后,现场发明的。
他说自己读书那么多年,在麻通判下面忍了那多年,为的就是一家老小能过上人过的日子。
之前,他一年拿个二十两的俸禄,一家老小三十多人,过的只能说是半兽人的生活。
如今,终于能过上人过的日子了,他为什么不干?!
于是,他当下就同意了,说自己干个通判倒是能行。
逑应学捶胸顿足,懊恼不已,他后悔自己表态晚了,只能干个同知了。
毕竟,同知要比通判高一级,到时候要杀头的话,他大概要比王德禄多砍两刀。
那多疼啊。
太不划算了。
不过事已至此,逑应学也撇不下二百两银子,只能跟着知府大人,一条道走到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