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农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76章 世家暗手 粮仓火把,我在大唐做战神,一个老农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阿耶,难道事情真的有变?”长孙冲虽然平日里被戏称为憨憨,但经过一年多刺史生涯的历练,即便是再憨直的人,此时也多少明白了世事的复杂与多变。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眼中闪烁着疑惑与担忧。
长孙无忌沉重地点了点头,声音低沉而有力:“是,我一直没有想通的事情,现在想通了。现在我们要想回到京城,回到那个权力斗争的中心,恐怕已经变得异常困难了。”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长孙冲的心上。
他瞬间傻眼了,回去变得困难了,这是不是说自己想要重归故土、重掌权势已经难如登天了?毕竟,说这话的人是他的父亲,那位曾经与李二并肩作战、一起打江山的老臣。
一向以深沉狡黠、心机深沉而闻名于世,甚至被人们在私下里戏谑地称为“老阴逼”的长孙无忌,此刻竟然也流露出如此明显的为难之色,这实在是令人大为诧异。
毕竟,长孙无忌向来都是那种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的人物,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住他。
然而,此时此刻,他脸上的表情却分明显示出这件事情的棘手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所有人的预料。
“所以,千万不要去招惹是非,否则我们恐怕就要在这南方待上一辈子了。”长孙无忌的声音再次在长孙冲的耳畔响起,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毫不容置疑的决绝。
这句话犹如一道震耳欲聋的警钟,在长孙冲的脑海中轰然作响。
长孙冲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他绝不愿意,也绝不能让自己和整个家族永远地流落在这遥远而陌生的南方。
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一般,在他的胸膛中燃烧起来,让他在瞬间变得清醒了许多。
他知道,从现在开始,他们必须更加谨慎、更加低调,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斗争中,为自己和家族争取到一线生机。
“姑姑难道……也会对我们的事情如此反感吗?”
“你姑姑在得知消息后,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愤怒之色,短时间内,她定是不会伸出援手来帮助我们的。而你又在这节骨眼上伤害了长乐公主,这无疑更加激怒了你那本就对我们心存不满的姑母。”
长孙冲此刻心中五味杂陈,他忽然发现,自从房俊崛起于朝堂之上,直至今日,似乎周遭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想往昔,长孙皇后对房俊那是何等的宠爱,几乎将他视作自己的半个儿子,给予他无尽的关怀与庇护;
长乐公主对待房俊也算得上温和有礼,从未有过半分刁难,长孙冲也因此得以在外逍遥自在,无所拘束。
然而,如今的长乐公主已与他形同陌路,长孙皇后更是对他心生厌恶,就连一向对他还算宽容的李二陛下,也对他颇有微词,似乎整个皇室与他们长孙家的关系,在短短的一年之内,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长孙冲从迷雾中清醒,他的意识像被一道闪电劈开,瞬间变得清晰无比。他瞪大双眼,凝视着周围的一切,脑海中迅速闪过之前发生的事情。
长孙无忌的阴谋诡计如同一幅拼图般在他眼前展开,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长孙无忌虽然没有能够成功地将房遗直的功劳据为己有,但他的手段之高明、布局之缜密,让长孙冲深感震惊。
长孙无忌显然并非毫无作为,他在暗中悄然布下了一张大网,而这张网已经开始收网了。那六千名按照他计划行事的人,就像是被他操控的棋子,一步步地将局势引向他所期望的方向。
长孙冲心中暗自思忖,如果这些人能够尽心尽力地执行长孙无忌的计划,将事情做得天衣无缝,那么长孙无忌未必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甚至有可能更进一步,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想到这里,长孙冲不禁感到一阵后怕。他意识到,如果自己不能迅速采取行动,恐怕就会被长孙无忌的计划所吞噬,成为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告诉自己必须冷静应对。长孙冲决定不再坐以待毙,他要主动出击,在这场权力的漩涡中争得一席之地。
长孙家以往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长孙无忌的智谋深远,他在朝堂之上的每一步棋都走得极为精妙,加之长孙皇后在后宫中的默默扶持与影响力,使得长孙家一度风光无限。
然而,时过境迁,长孙无忌因国事被调往南方,远离了权力中心,而长孙皇后对长孙家的态度似乎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如往昔那般亲近与扶持。
家族中人心惶惶,都感受到了这份微妙的疏远。
“阿耶,”长孙冲站在长孙无忌面前,神色坚定,“这一次,我定会全力以赴,不再试图去抢夺房遗直的功劳,而是要凭借自己的力量,真真正正地立下属于自己的赫赫战功。”
长孙无忌闻言,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欣慰与赞许。
他仔细打量着眼前的长孙冲,发现儿子已然褪去了往昔的稚嫩与冲动,取而代之的是成熟与稳重。
他深知,既然功劳无法轻易从他人手中夺取,那便唯有自己去创造,去赢得。
“我儿,”长孙无忌轻声叹息,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决绝,“这一次,我们的行动恐怕会得罪那些世家大族。这是我未曾预料到的结果,原本我最大的心愿是让长孙家跻身五姓七望之列,与那些世家平起平坐,而今却不得不走上与他们为敌的道路。”
长孙冲闻言,眼神更加坚毅:“阿耶,您不必忧虑。世家大族向来眼高于顶,从未真正将我们放在眼里,即便得罪了,又能如何?我们依靠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是陛下的信任与支持。只要我们行事光明磊落,为朝廷效忠,为百姓谋福,又何惧那些世家的非议与打压?”
长孙无忌一听这话,心中不由为之一震。
他万万没想到,长孙冲竟能看得如此透彻,如此坚定。
这份见识与魄力,让他看到了长孙家未来的希望。
他暗暗点头,心中暗自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全力支持长孙冲,让长孙家在风雨飘摇中,依旧能够屹立不倒,甚至更上一层楼。
长孙家,这个自古以来便与皇权紧密相连的家族,其根基深深扎植于皇权的土壤之中,正是凭借着这份与生俱来的联系,他们一步步崛起,成为了朝堂之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世事无常,如今的长孙家竟萌生了脱离皇权庇护,转而成为与之分庭抗礼的世家大族的念头。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无疑触动了李二心中最为敏感的那根弦,或许,这正是他对长孙家日益滋生不满的根源所在。
在李二眼中,长孙家似乎成了那种一边从他手中获取利益,一边又在暗地里伺机而动,准备给予他致命一击的角色。
李二,这位非同凡响的君主,往昔或许还能因着对长孙无忌的倚重,对那些越轨之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长孙无忌的才能对于稳固朝纲至关重要。
但长孙无忌对太子李承乾的冷漠态度,却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深深刺进了李二的心脏,触及了他绝不容忍的底线。
长孙无忌,身为外戚,本应是皇权最为坚实的后盾,是皇帝在风雨飘摇中仍能屹立不倒的依靠。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这位昔日的忠臣竟然选择了向对手低头,这种无耻的投降行为,对于李二而言,无疑是奇耻大辱,岂能轻易容忍?
“还是我儿聪慧,为父未曾料到的事,你竟早已洞察先机。”长孙无忌在经历了长久的沉思后,终于再次厘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时间,他的精神状态似乎得到了极大的恢复,眼中闪烁着重新燃起的斗志。
“阿耶,世家的门槛高不可攀,他们自视清高,以耕读传家为无上荣耀,对我们这些后来者总是抱有偏见。即便是皇室,也需依附于陇西李氏的声望,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艰难?世家连拥有纯正中原血统的李氏都轻视为蛮夷之族,对于我们长孙家,他们又怎会轻易接纳?要知道,长孙家本非中原望族,我们的祖先是从边陲之地崛起的,在世家的眼中,我们或许连蛮族都不如。”
这番话,既是长孙无忌对现实的无奈感慨,也是对家族未来命运的深刻忧虑。
南北朝时期,那些历史悠久的世家大族虽然表面上对新兴的势力表示屈服,但在他们的骨子深处,依然带着一种难以磨灭的傲慢,将那些出身低微的“蛮子”视作可以随意戏耍的猴儿一般。
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与等级观念,时至今日非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愈演愈烈。
试想,就连如李渊那般拥有何等赫赫威势,能够横扫天下、一统宇内的人物,在成就一番霸业之后,最终还不是得寻求一个中原世家作为自己的坚实靠山,以此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更为可笑的是,李渊甚至还搬出了道家始祖李耳来为自己“洗白”,试图以此来增添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与神圣性。而那些同样身为世家大族的长孙家,他们又有着什么非凡的能力来为自己“洗白”呢?
在真正的世家眼中,长孙家不过是一个后起之秀,他们的底蕴与声望远远无法与那些历史悠久的世家相提并论。因此,世家大族又怎么可能轻易接受长孙家,与他们平起平坐呢?
长孙冲一脸欣喜地周旋于各种场合之中,然而他的内心深处早已将这些世态炎凉看透。他深知,在朝中那些世家子弟的眼中,他们这些人从来都是被敬而远之的对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