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七回 太师回兵陈十策(上),戏说封神榜,阿尼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闻太师骑着他那墨麒麟,往北门进去,老远就看见纸幡在那儿飘啊飘的,心里奇怪,就问左右:“这是谁的灵柩啊?” 左右回答:“是亚相比干的灵柩。” 太师一听,吃了一惊。进城之后,又瞧见那高耸入云的鹿台,那叫一个气派。到了午门,看见百官在路旁恭恭敬敬地迎接。太师下了麒麟,笑着问:“各位老大人啊,我远征北海,这都离开好多年了,感觉城里的变化可真大啊。”
武成王接口说:“太师啊,您在北方,有没有听说现在天下大乱,朝政荒废,四方诸侯都起兵反叛啦?” 太师说:“这消息年年都有报告,月月都有通知,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两边,可北海那边实在不好平定啊。多亏了天地保佑,皇上的威福,总算是把北海的妖孽给收拾了。我天天都恨自己没长双翅膀,能一下子飞回都城,面见君主,把这些事儿弄个明白。”
说完,众官就跟着太师来到九间大殿。太师一进去,就瞧见龙书案上落了一层灰,冷冷清清的,心里一阵凄凉。又瞅见殿东边有个黄澄澄的大柱子,奇怪地问执殿官:“这黄澄澄的大柱子,咋放殿上了?” 执殿官赶紧跪下回答:“太师,这个大柱子啊,是新弄的一种刑罚工具,叫炮烙。” 太师又问:“啥叫炮烙啊?”
这时候,武成王站出来说:“太师您听我说啊,这炮烙是用铜做的,有三层火门。要是有谏官忠心耿耿,一心为国,阻拦政事,指出天子的过错,说天子不仁不义,就把这人用铁索绑在这烧得通红的铜柱上,从左右两边裹过去,没一会儿四肢就烧成灰烬了,那味道,在殿前都能熏死人。就因为搞了这个刑罚,好多忠良之士都吓得躲起来了,贤能的人都不干了,有本事的人都离开国家了,忠心的人都为了节义丢了性命。”
闻太师听完,气得脸都红了,三只眼睛直冒火,中间那只神眼“唰”地一下睁开,白光射出一尺多远。他大声命令执殿官:“赶紧敲响钟鼓,把皇上请过来!” 百官们一听,心里都乐开了花,可算有人能治治这昏君了。
话说纣王正拿着比干的心给妲己做汤呢,嘿,还真把妲己的病给治好了,俩人正在台上你侬我侬,卿卿我我呢。这时候,当驾官跑过来启奏:“陛下,九间殿敲响钟鼓啦,是闻太师回朝了,正请您登上大殿呢。” 纣王一听,脸一下子就僵住了,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地传旨:“安排銮驾,去大殿。” 车御、保驾等官员一听,赶紧簇拥着天子,登上了九间大殿。
百官们赶紧行礼朝贺。闻太师也上前参拜,高呼万岁。完了之后,纣王拿着玉圭,假惺惺地说:“太师啊,你远征北海,这一路可辛苦了,鞍马劳顿的,筹划战事也没个空闲的时候。如今凯旋而归,这功劳可不小啊。”
太师赶紧拜伏在地,说:“这都是仰仗天威,多亏了陛下的洪福,才能消灭妖怪,斩杀叛逆。我这一征伐就是十五年,一直想着捐躯报国,不敢辜负先王的期望。我在外面就听说内廷乱成一团,各路诸侯反叛,心里那叫一个着急,恨不能马上飞回来面见君主。现在见到陛下,不知道这情况是不是真的啊?”
纣王说:“姜桓楚想篡位杀我,鄂崇禹作恶放纵,还起兵反叛,我已经把他们都杀了。可他们的儿子太不像话,不遵守国法,到处捣乱,搞得关隘骚乱,简直太无法无天了,实在让人痛恨!”
太师上奏说:“姜桓楚篡位,鄂崇禹纵恶,这事儿有啥证据吗?” 纣王一下子就愣住了,哑口无言,不知道咋回答。
太师又往前走了一步,上奏说:“臣进城的时候,看见那高耸入云的建筑,是啥地方啊?” 纣王说:“我到了夏天,热得没地儿休息,就建了这么个地方,用来享乐,顺便登高望远,也免得耳目闭塞,这地方叫鹿台。”
太师听完,心里那叫一个气啊,大声说:“如今四海一片荒凉,诸侯纷纷反叛,这都是陛下您对不起诸侯,才招来这些背叛的麻烦。您看看现在,也不施行仁德之政,就知道荒淫作乐,这么多年下来,朝纲大变,国家体制都没了。我天天在边疆累死累活,就好比在朽木上搭燕巢,这能安稳吗?陛下您好好想想吧!我现在回朝了,自然有治国的办法,容我之后再详细向您陈述。陛下您先回宫吧。”
纣王被说得脸一阵红一阵白,无言以对,没办法,只能灰溜溜地回宫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