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积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9章 新局开启,我是正统我怕谁,太白积雪,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于谦的离去,仿若一场遮天蔽日的阴霾,瞬间笼罩了整个大明朝堂。那往日里充盈着智慧交锋与激昂论辩的殿堂,此刻却陷入了一片死寂般的沉静,唯有空气中弥漫的哀伤与凝重,似有实质般压得众人喘不过气来。首辅之位骤然空缺,如同航船失去了掌舵人,朝堂上下顿感迷茫,各方势力恰似暗夜中的饿狼,嗅到了机会的血腥,暗流开始在每一个隐秘的角落悄然涌动。
朱锐,这位大明的掌舵者,高坐于龙椅之上,面容憔悴却难掩帝王的威严。这些日子,他眼中的血丝从未消退,于谦的离世仿若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日夜撕扯着他的心。但他深知,大明这艘巨轮不能就此停滞,国家大政亟待一位新的首辅,引领众人冲破迷雾,继续前行。
与重臣们商议的这几日,金銮殿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雕花窗棂,大臣们便已齐聚于此,个个神色凝重,心怀鬼胎。围绕着首辅之位的角逐,虽未摆在明面上,却在每一次眼神交汇、每一句轻声低语中激烈上演。
吏部尚书王崇,年过半百,面容冷峻,眼神深邃如渊,在朝中根基颇深。他暗中拉拢了几位御史,企图以弹劾异己、操控舆论为自己铺路,想着凭多年积累的人脉与权谋手段,将首辅之位收入囊中。每有机会,他便在朝堂上旁敲侧击,言及首辅需有丰富的人事管理经验,暗指自己才是不二之选,那副志在必得的模样,任谁都能瞧出几分端倪。
礼部尚书赵文远,出身书香世家,举止优雅,言辞间总是透着一股文人的迂腐与傲慢。他觉得首辅之位应花落自家,毕竟礼乃国之根本,治理国家需从礼仪教化入手,而他自诩精通古今礼仪,满腹经纶,常与心腹在书房密谋,谋划着如何在御前展现自己的优势,以文化正统之名逐鹿朝堂。
相比之下,户部尚书柳青却显得低调许多。柳青,年逾五十,身形清瘦却透着一股干练之气,目光沉稳如松,多年任职户部,早已将那一本本账目、一项项收支烂熟于心。他每日穿梭于户部各个库房、账房之间,亲自核查粮食储备、赋税征收情况,对各地的经济脉络把握精准,调度有方。无论是灾年开仓放粮的紧急调配,还是丰年合理征收赋税以充实国库,他都能处理得滴水不漏,从未出过差错。而且,柳青为人刚正不阿,面对权贵的不合理索求,他总能挺直脊梁,严词拒绝,在朝堂上素有威望,只是这份威望,在权力争斗的漩涡中,反倒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
这一日,朝堂上的气氛格外紧张,朱锐环视群臣,目光如炬,缓缓开口:“诸位爱卿,首辅之位空缺已久,国家大事不容耽搁,今日务必定下人选。”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若洪钟,在殿内久久回荡,敲打着每一位大臣的心。
王崇率先出列,微微躬身,语气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陛下,臣以为首辅一职关乎全局,需深谙朝堂人事布局,臣在吏部多年,对各方官员优劣了如指掌,定能为陛下选拔贤能,稳定朝纲。” 说罢,他微微抬起头,目光扫向群臣,似在示威。
赵文远不甘示弱,紧接着上前一步,甩了甩衣袖,不紧不慢地说:“陛下,治国之道,礼仪先行。臣主管礼部,熟稔古今礼仪,深知以礼教化万民之要义,若由臣担任首辅,必能使大明上下,礼仪昭彰,风化纯美。” 他的言辞间满是傲慢,仿佛首辅之位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朱锐不动声色地听着,眼神愈发深邃。待二人说完,他微微皱眉,转头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柳青:“柳爱卿,你有何见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