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小学建好了
山尧山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4章 小学建好了,开局夺回七个亿:带着空间穿70,山尧山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毕竟大方村小卖部是离他们最近的一个售货点,买东西不要票,价格也不贵,自然就有很多人来光顾了。
今年有一批孩子新入学,就可以直接去村口小学报到,一批孩子上学,自然有一批孩子毕业。
小学毕业的基本上都能上初中,而初中毕业的,就未必能考上中专或是高中了。
这一批人虚岁也有十六了,可以出来找活干了。
恰好羊城那边的厂子建好,村里的一批后生可以去打工了。
羊城那边的工钱给得还算大方,包吃包住,每个月50块钱。
一听说每个月有50块钱,家里头有年龄合适的,就直接到村长那头去报了名。
那可是五十块啊!
在村里制衣厂一个月才三十呢!
这五十块钱,起码也得寄三十回家,家里每个月就多了三十的进项,谁能不心动?
况且早几年大家使劲生孩子,一家可能有两三个年龄合适的兄弟姐妹一起去,那就是六十,九十的寄回家了。
羊城制衣厂并不需要那么多人,能接纳的也就几十个,但那里有这一家,就肯定会有很多其他家厂——完全可以去其他厂干。
村口大家还在说呢。
“反正我家老大老二准备去的。”喜花婶家最大的两个女儿一个十七,一个十六。
原本打算养两年嫁人,但现在可以出去打工,两人都不用家里说,直接自告奋勇想跟着一起去了。
“你说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去那头打工呢?还是现在才反应过来!”旁边的大婶拍了一下大腿。
“羊城多远啊!而且外头也不安全,不晓得情况的时候,谁敢随随便便跑出去哦?”
“也是,跟着这一批去吴寡妇那个服装厂的后生一起去,路上也有个照应。”
其实最好的就是在家门口工作,知根知底,还有家里人一起,又能拿到钱。
不过嘛,村里的岗位就那么些,刚毕业的后生多半只能在家闲着,有些的去学门技术,有些的没什么兴趣,也舍不得花钱,就只能在家种地了。
大方村一共是50个人准备去羊城的服装厂,另外还有30人跟着一起走,准备去羊城找工作。
吴木香还专门给朱老板打电话,希望他能给介绍介绍其他厂的工作。
朱老板很豪爽,拍拍胸脯表示自己还是认得一些厂子老板的,到时候一定给这些后生介绍进去。
两边要做长久生意的,那边自然不会坑村里人。
村里帮这群后生出了火车票,大家都在家收拾起了行囊,随后带着对外界的好奇和对离家的不安踏上行程。
去打工的后生一走,小孩子们也开学了。
新的学期,大家要认识新的老师了。
当然,有些老师不用重新认识。
毕竟都是自己村里人,说不定还沾点亲戚。
村里考上的老师大多是高中毕业,初中毕业可以报名,但竞争不过高中毕业的人,自然,考进来的都是学历比较高的了。
还有些是中专师范毕业刚分配进来的。
另外一部分,就是从周边小学调过来的老师,就比如公社小学。
负责带花晚迟班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就是从公社小学调过来的老教师。
新老师还没有什么经验,当然不会一开始就让教五年级毕业班,一般都是分配到一年级的新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