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0章 座谈会收尾!
吃肉的熊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60章 座谈会收尾!,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吃肉的熊猫,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位可以提问的现场观众,号码!”相晓桐道。
片刻后,观众席西侧一个烫短发的女人拿到话筒,“宋院长好相院长好!之前二位推荐了前科大数院,恰好我家孩子对数学很感兴趣,一直想当数学家,但之前学校组织竞赛队,他没拿到好名次,我听说数学很吃天赋,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我家孩子没法当数学家?如果还有一线希望的话,我家孩子现在高二,该怎么培养呢?谢谢!”
“不一定。”宋河道,“并不是所有数学家从小就天才,二十多岁才开始研究数学,三四十岁变成数学家的例子有很多,包括小时候数学考试拿不到满分,后来变成数学家的也很多。我观察到的情况是三七开,七成数学家从小就能显现出来,但也有高达三成,小时候显现不出来。”
“能不能成为数学家,这种事情其实很玄学。”相晓桐也道,“数学也分很多不同方向,差别较大的方向几乎完全是两个学科,有的人在一个方向上笨的像猪,但到了另一个方向就能出世界级成果。最重要的是兴趣,有兴趣支撑自己长年累月的研究,最后很容易出些成绩。”
“既然你家孩子已经进过竞赛队了,我猜高中数学早就吃透了,大学数学也学了一部分了?”宋河问。
“是的!”提问的女人道。
“学下去吧,尽可能往多了学,切忌不要在少量的数学知识里反复打转。”宋河顿了顿,“我本来想给你推荐几本数学书,但仔细想了想,感觉目前市面上的数学书都有瑕疵。”
“这样吧,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也不忙,我花一个月出一套数学书。”宋河道,“专门用来给高中到大学阶段的孩子用,谁家孩子想当数学家,看看我这套书找找感觉,我尽量把质量做到最好。”
相晓桐点头,“早该有这么一套书了,结束同类数学书群龙无首的局面,做一套足够可靠的开拓数学思维的书,作为年轻人迈入数学家大门前的地毯。”
场上一阵掌声,提问的母亲也激动得连声道谢。
相晓桐再次摇号,“第三位可以提问的现场观众,!”
这次站起来一个散发大学生气息的男生,激动地满面发红,“宋院长好相院长好!我看到有媒体说太空城船坞正在建造一艘十万吨级的太空巨舰,可以透露一些相关消息吗?在地球上建造十万吨的大船尚且不容易,为什么急于建造如此宏伟的太空巨舰呢?是否是作为应对外星文明的第一个太空武器?防患于未然?谢谢!”
“不是十万吨,是十万余吨,具体余多少我就不透露了,但余的挺多的。”宋河笑道,“而且也不止一艘,现在有好几艘太空舰船同时在建。”
场上一片哗然,观众们兴奋起来,眼巴巴等着听更多消息。
“应对外星文明不现实,目前我们的技术还太菜,任何有能力跨越漫长距离直达地球的外星文明,基本上我们是完全防不住的,要么祈祷别遇到,要么祈祷对方没有杀心。”宋河解释,“开建的这些太空船,主要是运客人运矿用的。”
“没错,之前我们也公布了,月球旅行线路开通,今后去月球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另外火星金星太空城也在建,这都是成千上万的游客吞吐量,如果还是靠老式小飞船一批批的运旅客,成本太高也太麻烦,一艘能容纳上千人的太空巨轮会好得多。”相晓桐道。
“月球采矿步入正轨了,出矿越来越多,矿机耗电飙升,有一艘装载量够大的太空巨轮,去的时候装电池,回来的时候装金子,省太多麻烦了。”宋河道,“大家很快会看到更加繁忙的太空港,更大量的人员和货物运输!甚至有机会亲身乘坐我们的太空巨轮!”
相晓桐再次摇号,抽取幸运观众。
一次次摇号,一个个现场观众起身,兴奋地抛出各种问题。
夫妻俩放松地坐在台上不停回答,不知不觉黄昏降临。
“好,时间差不多了,最后我们简单答几个网络问题,今天的座谈会就到此结束。”宋河拿起手机。
“也不挑了,翻到哪个是哪个吧。”相晓桐也拿起手机,“第一个网友问题,能不能莫名其妙给他一个亿?不能!”
全场观众一阵无语的笑声,网友乱刷问题,毫无营养地浪费掉了一个机会。
“第二个网友问题,宋总相总结婚好久了,怎么还不要宝宝?”宋河笑了笑,“我们早就有宝宝了,忙里偷闲生的,宝宝都会自己看那种图画童书了!你们怎么这么八卦?”
全场发出一阵八卦的惊呼,观众们震惊于突如其来的惊天大瓜。
相晓桐坐在对面忍不住红脸笑,丈夫有时候就爱公开场合撒点无伤大雅的小谎,恶作剧心态犹如小男孩。
“第三个网友问题,推荐一本最近看的好书。”相晓桐想了想,“《赫西-宋相域与双星特德线猜想的分析》,最近就看了这一本,书里其实错误不少,但创意也不少。”
场上一阵笑声,很多人听到问题把网购软件都打开了,想着听到推荐什么书立马买一本,岂料连书名都听不懂。
“第四个网友问题,下一个科技巨头会是谁?会是什么领域的科技巨头?”宋河想了想,“难说,我个人比较看好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能源,下一次能源领域的大突破,应该会在星际能源公司诞生,因为我们的投资规模最大,这么说的话下个科技巨头还是我们。”
“另一个方向是娱乐,比如音乐和影视,其实音乐影视方向上,最快出结果的可能会是仿脑芯片公司。”宋河笑了笑,“这方向的下一个巨头可能还是我们。”
“是的。”相晓桐点头,“仿脑芯片公司几个月前新成立了一个音乐实验室,用脑科学手段结合仿脑超算的分析能力,尝试制作终极音乐。”
“我们雇了六千个试听员,日薪两千。”宋河解释,“他们每天的工作是听12个小时的音乐,什么都不干,就坐在躺椅上戴着耳机一直听,同时戴着脑分析头盔。”
“不同的乐曲,大脑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甚至同一首乐曲的不同位置,大脑情绪反应差别会很巨大。大家应该都有这种体验,有的曲子其实大部分很无聊,就那么几秒钟的旋律特别令人心颤。”
“仿脑超算会一边分析乐曲组成,一边分析试听员的脑波,尝试总结规律,看看什么样的音色旋律节奏能产生最极致的音乐享受。规律总结出来之后,再尝试谱曲,生成一支曲目播放给试听员,看看试听员的脑波是否符合预期,有没有对这首曲子产生预定的情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