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全省用人风向转型
爱跳的小袋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5章 全省用人风向转型,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爱跳的小袋鼠,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们要改变的不只是选人,而是——从哪里选人。”
林晓峰当即明白:
“书记,您是想把产业口、科技口干部群体单独抽出来设立‘重点成长通道’?”
李一凡点头:
“过去我们干部体系有个惯性,重要位置都是‘文口’‘政务口’轮着上。”
“但你看现在,产业第一线的人却从不进核心提拔通道。”
赵斌补充道:
“可以在省里推动设立‘产业干部专项通道’,不和常规口子混。”
“由平台公司和组织部门共同考察,平台以项目责任制,组织部以行政能力综合匹配。”
李一凡看了看他:“这话,你整理个提案,月底前送省委组织部。”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人事结构微调”,而是对权力资源配置的一次深层变革。
—
衡洲市委组织部,也在跟进类似尝试。
何江林主持的“项目干部追踪制度”草案初步出炉。
内容规定:
? 凡参与两轮以上省级平台工程者,优先录入“成长备选库”;
? 凡在推进过程中取得关键节点突破,自动纳入专项评价;
? 原行政职务体系不作为项目干部提拔的唯一依据。
这个制度一经形成,将成为衡洲市干部体系改革的“版本样板”。
组织部年轻干部私下感慨:
“谁还敢藏着不干?”
“现在是你真跑,平台就给你一个跳板。”
—
而在赵建国眼中,这一切,正是他早在两年前就预判到的情形:
“改革最终会逼出一批‘旧制度的不适者’,也会提上一批‘新结构的适应者’。”
“这是代谢。”
省委办公厅的最新报告中,特别指出:
“制度推进之后,干部系统内部出现代谢性调整趋势。”
“年龄结构平均下降2.8岁,任职年限大幅缩短,参与实战任务成为主流路径。”
赵建国在报告上圈出三句话,交给组织部:
“不能以为制度是临时的。”
“不能让旧人拖慢新节奏。”
“不能再养守摊子的干部。”
—
潇湘,干部格局已然生变。
李一凡站在星城市委五楼的会议室窗前,看着楼下正筹备施工的“信创项目配套区”,语气淡然:
“改革最大的敌人,不是反对者,而是懒得适应者。”
“把他们换掉,剩下的事,就都能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