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重获新生
用户4420451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3章 重获新生,民国乱世之外科精英重生记,用户44204519,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叶大夫上前解释道:“伯纳德太太,科莫的手目前还不能动弹,里面的血管和神经刚刚接上,还非常脆弱,任何轻微的触动都可能导致它们再度断裂。”
听到这话,她连连点头,“行行行,不动不动。”随后目光转向叶一柏,眼中满是复杂情绪,退了两步深深鞠了一躬,“我很惭愧,也非常感激您大夫,请原谅我不该激动。”
叶大夫挥挥手,“配合治疗才是最重要的。”
“一定配合,绝对配合。”
转身又叮嘱旁边的劳拉和比利:“术后容易引发血管痉挛现象,密切注意观察,每隔六小时注射一次解痉剂;此外还需每日一到两次静脉输液补充能量物质。”
两位医护人员领了指示便护送小患者回病房去了,而其他几位则跟着卡贝德走向食堂吃饭。
走在队伍最后面的是外科急救中心主任米歇尔博士。他眉头紧锁地思考着自己好像遗漏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空荡荡的手术室里,罗伯特捧着两台落在地上的摄像机开怀大笑。这群书呆子隔着玻璃窗能看清多少东西?这次手术中最宝贵的是什么?绝不是那个围观的位置。对他来说,真正的宝藏无疑是相机里的影像胶卷——记录下来的知识与技术,这才是改变万千家庭命运的金钥匙啊!
那年,叶一柏初次施行断指再植手术,未能留下影像。而这两卷胶片,便成了仅存的断肢再植珍贵资料。
罗伯特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心中暗想:这是我的,都是我的!
午后,济合医院临时救护中心的大会议室热闹非凡。
村里各家诊所的名医齐聚一堂,讨论着上午的断掌再植手术。
“断指、断掌还有断腕,一般都是这几种情况。其中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血管和神经的吻合。”
大会议室没有黑板,理查等人从二楼搬了一块大黑板下来,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嘎吱”声响。“血管吻合需要在放大镜下进行,这就要求医生必须精通显微操作。”
叶大夫说服了罗伯特再次出手演示,一条条血管与缝线在黑板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血管缝合通常采用两定点或三定点法。一般以4毫米为分界线,小于4毫米的用间断缝合,大于4毫米的则用连续缝合。远端近端血管口径差距较大的,可以在口径较小的血管剪个斜角,然后再进行吻合。或者直接将小口径血管插入大口径血管中,套在一起。”叶一柏用手比划了一个动作。
会议室里的老医生们立刻议论起来。这些老医生们的手术经验比叶一柏丰富得多,但对于如此精细的血管修复技术,他们大多只是凭着经验和感觉操作,缺乏系统的总结。尤其是叶一柏提出的精准到毫米的总结方式,更是让他们感到震撼。
在场的老医生虽然也听说过大血管包小血管的方法,如扩口套叠等技术,但在那个医学尚处于缝合与摘除的年代,缺乏足够的案例和数据支撑,使得精细缝合很难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位老医生都没有叶一柏那样的自信与底气,在会议上大胆陈述这样的观点。
这是年轻气盛还是艺高人胆大?有些老医生不由自主地想着。
但没等他们的疑问出口,叶一柏又接着说:“如果患者的血管缺损太多,无法直接吻合,可以选择自体静脉移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