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行宫山洪事件
一枚君悦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7章 行宫山洪事件,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一枚君悦芙,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薛仁贵浑身湿透,仍在组织人手搜寻幸存者。
突然,他听到废墟中传来微弱的呼救声,当即带人扒开瓦砾,救出两名被困的小宫女。
“薛爱卿。”
身后传来李治的声音。薛仁贵转身行礼,却见皇帝脚下踩着泥泞,手中牵着一匹通体雪白的御马。
“若不是你舍命相救,朕昨夜已葬身鱼腹。”
李治拍了拍马颈,
“此马名唤 ' 照夜白 '乃吐谷浑进贡的良驹,朕今日将它赐予你。”
薛仁贵扑通跪下:
\"护驾本是末将职责,岂敢受此厚赐?朕意已决。\"
李治将缰绳塞到他手中:
“况且你不仅救了朕,还救了这许多宫人。
传朕旨意,此次护驾有功者,皆有封赏;
溺亡者厚葬,家属赐抚恤金。”
这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唐高宗对薛仁贵刮目相看。
回长安后,他特意在太极殿召见薛仁贵,当众擢升其为右威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朝堂上,长孙无忌等老臣虽对这个出身低微的将领快速升迁颇有微词,但想到九成宫的惊险一夜,也不得不服。
武昭仪对薛仁贵的救命之恩更是铭记于心。
后来她成为皇后、乃至称帝后,始终对薛仁贵信任有加。
而薛仁贵也不负圣恩,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东征西讨,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
从安市城大破高句丽,到三箭定天山威震九姓铁勒,他的传奇故事在军中广为流传。
麟游山洪的亲历者们,每当提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总会说起薛仁贵冒死护驾的壮举。
而那匹 “照夜白”,也伴随薛仁贵南征北战,成为他忠勇的象征。
多年后,当薛仁贵奉命出征吐蕃时,李治特意在大明宫为他饯行,望着这位鬓发斑白的老将,不禁想起当年九成宫的雨夜:
“薛爱卿,朕还记得你冒死救驾的情形,此去西征,务必平安归来。”
薛仁贵跪地叩首:“陛下放心,末将定当不负圣恩!”
他起身时,腰间的玉佩与 \"照夜白\" 的铜铃相碰,发出清脆声响,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生死与共的往事。
这场山洪,不仅改变了薛仁贵的命运,也在唐高宗心中埋下了重用寒门将领的种子。
此后,他开始有意提拔一批出身低微却能力出众的官员,这些人或许来自社会底层,或许并非名门望族之后,但他们都有着非凡的才华和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希望能够打破关陇贵族长期以来对朝廷权力的垄断,建立起一个更加公平、多元化的政治格局。
而九成宫,这座曾经辉煌壮丽的宫殿,在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劫难之后,尽管经过了精心的修缮,却始终难以恢复到昔日的繁荣景象。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使得九成宫逐渐失去了它的光彩,最终被时间的尘埃所掩埋。
李治,这位唐朝的皇帝,后来更多地选择驻跸洛阳。
洛阳,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而那座曾经见证过生死时刻的行宫九成宫,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被人们遗忘。
李孟姜合上手中的《旧唐书》,心中不禁感叹:
“这个薛仁贵不愧是一代名将啊!难不得后世会将他的故事拍了许多个版本的电视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