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5章 联合众人,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挺之,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夜色渐深,傅府内的宴会仍在继续,刘宓先走乘坐马车返回敬武公主府。
回到府中,刘宓径直走进书房,坐在案前,提笔写下几封密信,将信交给高公子,低声吩咐道:“将这些信分别送到,我们在太学的人手中。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按照计划进行。”
高公子接过密信,恭敬地点头:“公主放心,属下一定办妥。”
刘宓挥了挥手,示意退下,独自坐在书房内,目光凝视着窗外的夜色,心中却早已将接下来的每一步都算计得清清楚楚。
此次赴宴,已成功拉拢了丁家与博家以及朱傅,有这些人作为推手,未来有扳倒朝中的每一个人都轻而易举,也能借机操控朝政。
次日清晨,宣室殿内,忙碌的气息依旧未散,宦官们来往穿梭,手中捧着各式各样的奏书,脚步匆匆。
案上堆积如山的奏书。刘欣端坐案前,手中的毛笔在纸上飞舞,批阅着一份又一份的奏书。神情专注而肃穆。
自继位以来,每日勤勉不辍,不敢有丝毫懈怠,朝中事务繁杂,地方奏请、官员弹劾,皆需他一一过目,亲自裁决。
董贤立于一旁,手中捧着一摞新送来的奏书,轻声禀报道:“乌孙国上报,逃到康居的乌孙国庶子卑援疐入侵匈奴西界,被囊知牙斯派兵击退。随后,卑援疐派儿子趋逯到匈奴为质。
这个囊知牙斯,竟敢如此嚣张。”刘欣低声自语,提起笔来,快速书写下一份诏令,命中郎将丁野林、副校尉公乘音即刻启程,前往匈奴,严词责令囊知牙斯归还质子,不得有误。”轻轻吹干墨迹,交给一旁的宋典。
宋典小心翼翼地接过诏令,转身走出宣室殿,将诏令火速传往边疆,现在汉朝还在,给囊知牙斯他十个胆子,也不敢违背这份诏令,肯定乖乖的归还质子。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急匆匆地走了进来,高声禀报道:“陛下,孔乡侯傅晏求见。”
正在聚精会神看着奏书的刘欣,微微点了点头,还是继续在提笔批着奏书。
傅晏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殿内,拱手鞠了一躬,从兜里掏出两份奏书,声音洪亮的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刘欣微微抬起头,顺手接过奏书,仔细翻阅。第一份是举荐朱博为光禄大夫的奏请,言辞恳切,列举了朱博的才华与功绩;第二份则是为鲍宣一案求情。
傅晏心里在打鼓,不知道这回对不对。
看完奏书之后,刘欣慢慢起身,目光中透露出赞许的神色:“能够上书为朝廷举才,实在难能可贵。朱博确实是个人才,朕准了。孔乡侯可再接再厉,继续上奏啊。”
傅晏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连忙躬身行礼,感激涕零地说道:“多谢陛下隆恩。臣定当再接再厉,不敢让陛下失望。”
刘欣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谈起了鲍宣一案:“关于鲍宣这件事,朕自有打算。你先行下去吧。”
傅晏虽然心中有些失望,但能够得到刘欣的认可,已经心满意足,退出了宣室殿。
刘欣看着傅晏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身转向董贤,低声问道:“你说咱们这位孔乡侯,会不会有背后高人指点?不然的话,不可能瞬间开窍的。”
董贤在一旁整理的奏书,闻言抬起头,略一思索,便回答道:“陛下观察入微,确实如此。依臣之见,傅晏此举背后定有高人指点。否则,以他的为人和能力,很难写出这样的奏书。”
刘欣抚摸着毛笔,高人指点更好,更是符合他的心意,关于鲍宣这件事情,还有再酝酿酝酿,到时候激起民愤,慢慢收拾这帮老臣。
这个时候王寰拿着一大堆奏书,进来,汇报着各地的事务。
刘欣一边听着,慢慢起身,双手叉腰,徒步在大殿之内,拍了拍他的肩膀,调笑说道:,听说你快要成亲了,是哪家的小姑娘,看上咱们的才高八斗的永瞻。
被他这么一说,王寰脸色微微红,随即回答道:,陛下说笑了,班家班惠。
这时,刘欣的眼神变得深邃,赞许道:“不错嘛,你作为朕身边的近臣,有成家立业,朕决定在甲第,新建一座宅邸作为赏赐。”
王寰谢道:“谢陛下,但是臣尚未给朝廷立下功劳,真是受之有愧。”
刘欣指了指他,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你我二人就不要说这些话,一定要接受,知道吗?”
说到这一份上,王寰只能接受了。然而,心中却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似乎这赏赐背后另有深意。
刘欣看着王寰离去的背影,心中早已盘算清楚,这次赏赐府邸,不仅是为了笼络王寰,更是为了,将王莽和王寰这两父子分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