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牧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94章 销毁,和珅穿越1983,徐牧渔,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电话那头听到元老这话笑了,“元老,我觉得他这个才是真正的大实话,他应该是真不想掌握太多的权力让自己陷入贪腐的旋涡。”
通过一点点抽丝剥茧,元老脑海中也形成了一个画面,他几乎已经相信了电话那头的判断,“怎么,你连他人你都没见过就能如此肯定?”
电话那头传来翻阅资料的声音,“元老,我相信他的资料你应该看过,这个人的才气你不觉得和当年的和珅非常像吗,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这个人情世故通达,这一点这几年已经验证了,就像您说的,他与你沟通的时候,你说像是与同辈在相交,甚至他的思维已经达到了您的高度,有些事考虑的比你还要精细,这要是不把眼光放眼全国乃至世界,是绝对达不到这种高度的。
另外,这个人室内装饰古朴,家里瓷器玉石到处都是,这也正是当年的和珅最喜欢的两样东西,我还听小胡说他为了玉石专门跑了一趟新江,这足以说明他对玉石的痴迷。
资料里他对古董的鉴别力虽然表现的不多,应该是有意而为之,我看调查的几个人里面只有一个叫马玉说的比较多些,这个和珅以前可是经常去跳蚤市场的,几乎雷打不动,后面有钱了,干脆直接把文物商店的东西都买回家了,还帮了博物馆唐立春了不少忙。
资料里虽然在唐立春那里没有获得太多的信息,但也可以肯定和珅这个人对古董的鉴赏力有着极其深厚的功底,至少行为上已经证明他对古董的热爱。
这个人的功夫嘛,你也说了,小魏的学生都不是他的对手,当初刑侦支队里头有个案子,从保留的证据以及对当时案件的描述来看,和珅这个人的功夫是以运气为主,招式为辅,而这种功夫早已失传,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却用得如此炉火纯青,你不觉得这很怪吗?
从这些明面上的资料来看,他刚开始是想极力掩饰自己的,但到了香江,国外之后就彻底放开了,他在这两个地方的行为比国内更加的如鱼得水。
根据这些资料前前后后串联在一起,若是我判断的没有错,这个和珅很有可能就是那个和珅,至少这个年轻人有着他的记忆。
当然了,这只是判断,也不可能验证真伪,他也不可能承认,就像其他不属于自己人生记忆的人一样,这不会有个结果。”
元老听到这话彻底沉默了数秒,“老钱,你的分析合情合理,在给你来电话之前,小胡让和珅在华都把那外事局余生的事办了。
他却让小胡转告给了我一句话,他说他在米国以及其他国家都有能力完成小胡让他做的事,他这是急眼了,给我挑明了,不要让我再往下走,就这胆子,就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看来小胡还是对得起他这份工作的!”
元老将烟头掐灭在烟灰缸当中,“所以我才给你打这个电话的嘛,照你这么说,他这在国外形成了一个基础,防的应该也是这一天吧。”
“若真是和珅,他这么做无可厚非,也是在意料之中,他在这里待了这么几年,以他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对如今这个时代情况了解的会更加透彻,甚至一年当中所掌握的东西都会比其他人的数年都要多,若是不做防备,那我之前的假设就都不成立。
元老,史书中的和珅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国,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之前他是什么人我不做评价,但从他如今所做的这些事情来看,这辈子怕是也不想走出这片土地,他们那一代应该更恋家吧,不然也绝对不会花这么大的心思,他之所以跟你说这句话,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你说呢?”
元老点头,“你说的对,我明白!”
“那您想知道另外一个最先知道的人是谁吗?当然了,我这也只是一种猜测,不见得就是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