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世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6章、通报通报,长途客车文,独孤世遗,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妇人装出一副可怜样,胸口压住老官僚肩头。</p>
“花船停业这么久,再封禁下去,姐妹们都要饿死了。刘大人不能给个准信?”</p>
老官僚嘴角抽搐。</p>
“我哪里有什么准信,你太高看本官了。不过有件事,跟你切身相关,你要留意。</p>
顾大奸又得势了,这老不死的要整顿花船行业。朝中已经有风声了,你们安分点。他要给你们检查身体,办证,估计还要加税。”</p>
妇人瞬间弹开。柳眉倒竖。</p>
“老娘脱光给他检查吧,这老不死的还行吗?花船可不只我们这一家,朝中大人们就没有出来说话的吗?”</p>
老官僚闭上了眼睛。</p>
“你仔细读读《通报》,南京要变天了,大人们自身难保,谁还关心你们?”</p>
华亭老儒生,著名“隐士”山人陈继儒此时也在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的书房中,他愤怒的指着《通报》。</p>
“岂有此理!如此卖弄学识,僻拗文字也能中进士入翰林,给陛下大祭文捉笔。思白,这事你要管管。”</p>
董其昌有些颓废的挥挥手。</p>
“老夫明日就会上辞章了,管什么管?南礼部也管不了翰林院。再说,这祭文写得好啊写得好。朱家天命系于黔首,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写得太好了。这是李卓吾的传人啊。”</p>
大祭结束后的柔仪殿,今天难得的上官都不在,而且基本没啥事了,对于已经忙得有些习惯了的录事、检校们一时反而无法适应。</p>
李世熊混在同僚中,悄悄打听大人们对大祭祭文的看法评价,心中充满兴奋、骄傲和得意,走路的身姿都挺拔了几分。</p>
随着通报刊印的原文发出,评论的声音出来,李世熊的脸色渐渐灰败,开始躲着人群了。</p>
对翰林名不符实的评价让他瞬间明白了自己的斤两,而对篡改天命学说的狂悖怒斥突然成了致命打击,政治不好玩啊,要掉脑袋的。</p>
孝陵神道上,红叶飘落,石像威武,天工院众中书提前享受了下锦衣卫开道,因为内阁三位阁老都在,不过三人脸上都挂着沉默和严肃。</p>
大祭是的道边护卫已经撤了,不过军队还有很多人没有离开,因为宗亲们的撤离太慢了,看架势要到晚上才能完全撤离。</p>
一行人被前方军士暂阻,军官慌张的来致歉,来宗道挥了挥手,示意无碍。他们停步,却一个个面色难看的看着一群群宗亲。</p>
亲王们大部分都不在了,唯有周王父子似乎还在周藩宗亲的队伍中,不过他被围得水泄不通,只能隐隐看到蟒服闪动。</p>
大约老周王要展示他在周藩的崇高威望,周藩可以先离开,如果他成功,对比诸王,区别一下就出来了。</p>
“这么多人,光是吃喝拉撒就是件难事啊,那个王之心还是有能力的。老夫怎么听说,大祭结束,他的蟒袍就被拔了。老夫没有看到陛下发怒啊,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p>
驻足观看的刘一燝开口问身后中书,来宗道和徐光启也很好奇的回头,虽然他们表面上都看不起宫中太监,但对小皇帝身边的重要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关注。</p>
大部分天工院中书都是一头雾水,唯有翁鸿业和杨嗣昌互相对视一眼。翁鸿业始终闭嘴,杨嗣昌犹豫良久,终于还是开口。</p>
“似乎是牵扯进了伪官药案,连高起潜都被驱逐了。”</p>
“哦!”刘一燝点点头,便再无他言。</p>
杨嗣昌感觉有些气馁,感情白讨好刘阁老了。</p>
三位阁老都没有人再关心此事,倪元璐扶着的徐光启一脸愁容,缓缓开口。</p>
“《通报》应该已经发布了吧?”</p>
来宗道不熟悉什么《通报》,这东西出现的频率有点多了,看来要好好了解一下。</p>
刘一燝一脸苦笑。</p>
“有人偷偷卖的,二位不嫌弃可以去我那里,我家老仆最近天天买一份。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下诸位翰林的大才。”</p>
倪元璐赶紧开口,一脸讨饶模样。</p>
“三位阁老,真的不是我们拟的。阮集之和王觉斯也只拟了家祭祭文。”</p>
来宗道其实听到王铎参与就已经信了,王铎还没有胆子骗他。但一点也不妨碍敲打敲打天工院这帮人,他们真把自己当第二内阁了。</p>
来宗道没有理会倪元璐,伸手去接空中缓缓向他飘来的红叶。</p>
“督政院一事,该如何平息朝中纷争啊?”</p>
刘一燝微微一笑。</p>
“呵呵,其实不用平息了。南北朝堂都要大地震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