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世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5章、十万吼(下1),长途客车文,独孤世遗,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亮后这两颗头颅一分辨,所有人都想骂娘。</p>
奥巴·博尔济吉特和洪格尔·博尔济吉特,蒙古科尔沁部的族长和大长老。</p>
战后记功,谁也不能把洪祖烈排除在外了。</p>
洪祖烈上台时那得意洋洋的模样,让很多人恨得牙痒痒。</p>
漕兵阵中在热烈欢呼,临近边军阵中大声诅骂,“狗屎运。”</p>
洪祖烈充耳不闻,昂首挺胸。</p>
第九将和第十将也有争议,一个是义勇总指挥孙祖寿,一个是保定总兵曹鸣雷。</p>
争议焦点是,义勇的斩首是否全记在孙祖寿头上,要知道很多义勇实际指挥并不是孙祖寿,全算上就有点恐怖了,说他是第一功都行。</p>
曹鸣雷更混账,这丫根本没有打过什么大仗,斩首也少得可怜,但迫降万军又是事实,这里面还有好多蒙古头人呢。</p>
朱慈炅最终决定还是将孙祖寿和曹鸣雷选入十将。</p>
孙祖寿是副总兵级别的退役大将,闻战再披甲,这份精神就值得肯定。</p>
更不用说,义勇虽然是黄立极大撒币制造的,基本是没有训练过的流民农夫,但他们不仅仅是壮声势,同样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有巨大的斩获。</p>
义勇在战场上干各种赃活累活,救死扶伤,非战之功都是巨大的。</p>
孙祖寿最后还组织了上万人冲阵,他们手中大部分是竹枪啊,也是金蒙联军没有士气了,不然他们不知道上去是送死还是立功。</p>
孙祖寿的这一举动还是为燕山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朱慈炅认可孙祖寿不仅仅是他个人也是对义勇的认可。</p>
曹鸣雷这个人很油滑,但是战场并不是只有厮杀,俘虏其实对后续的政治影响更大。</p>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这一万俘虏很让朱慈炅满意,可以赚黑钱,可以是宣传队,可以是播种机。</p>
反正这一万多人回到草原后,朱慈炅天可汗的威名会迅速传播,蒙古与建奴的蜜月期会强行中断,甚至插汗部也要认真考虑与大明的关系,好处实在太多了。</p>
唯一就是杜甫老先生可能对重启大帝不满,一会不杀一会多杀的,老先生的本意被反复蹂躏。</p>
十兵的选择朱慈炅更注意各兵种的平衡。</p>
孙祖寿上台时,老将脸上有着难以言说的满足,大明对建奴野战大胜了。他依稀记得辽阳溃兵脸上的惊慌,也记得宁锦增援后被高第弹劾退役时亲自砍断的“孙”字将旗。</p>
曹鸣雷上台是已经是倒数第二人,他倒是没有张扬,反而客气的跟各路恭贺他的总兵大将打招呼。</p>
“侥幸侥幸。”</p>
“祖总兵太迟了。”</p>
“尤总兵都怨苏布地。”</p>
“满总兵夺营之功其实也很大的,老曹实有不如。”</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